第481章 发展生产,建军大业(四)!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已经十分发达,这也是文化璀璨和科举制度能够真正下沉到小地主的原因。

慕容复麾下的天工局,早就已经把铅字印刷术搞出来了,虽然是依靠水力和畜力印刷,但是印刷的效率大幅度上升,成本大幅度下降。

雕版印刷术所印刷的书,每一本书都要重新造雕版。

而造雕版的成本是很高的,必须要熟练工匠才行。

虽然活字印刷术早就诞生了,但是活字印刷术由于种种弊端,一直也就不是主流。

铅字印刷术却真正让活字印刷术成为了主流,字体更小,可以灵活排版,让报纸有了诞生的可能。

这个技术,说实话达到了后世民国到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慕容复就知道,未来的着名通俗小说巨匠查良镛写作的时候,每天是雷打不动两千字,其中一千二百字是小说,八百字是社评,就这样还经常难产,需要排版工人去等待查良镛完稿。

这个排版工人,就是把铅字排版印刷的工人。

而另一位着名的通俗小说家倪匡,则非常夸张,是一个鬼畜选手,手写能日更过万,而且每日不间断。

便是放在网络时代,都属于是量大管饱的存在。

只是他字迹潦草,一般排版工人根本不认识他的字,而认识他的字的排版工人,工资往往会比别的排版工人高一些。

真理报的诞生,技术层次大抵就达到了查良镛和倪匡时代的水平,顶多是没有电力而已,但苏州水系繁多,用水力也是一样的。

这就让真理报具备了全国发行的可行性,可以发表社评,散文,诗歌,小说,载体丰富,一定能迅速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