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过奖了,”刘慕美眸中闪过一抹暗淡,臻首靠在徐青胸前,贪恋的深吸几口气,好似要牢牢记住他的气味一般,
“大王,若有来生,臣妾还愿服侍在您的左右。”
“好,好,”徐青轻轻拍着刘慕的后背,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夫妻两个温存一会之后,徐青突然开口道:
“慕儿,孤有一事,要与你商议…”
“大王请讲,无论什么事,臣妾都会遵从!”
“嗯,”徐青点点头,开口道:
“新年即将到来,孤准备号召天下,欢渡新年!到今年的最后一天,孤想要大宴群臣与其家眷,
到时,你可以正妻身份,招待群臣女眷。”
古代的新年,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春节,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
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驱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从词源角度来看,“春节”这个名字由两部分组成:“春”和“节”。
“春”代表的是春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被视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节”则意味着节日,即特定的、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人们会进行特殊的庆祝活动。
因此,“春节”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春天的节日,或者说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
这也反映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一个象征着新生、希望和团圆的特殊时刻。
至于春节的命名由来,由于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且这个时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春节”,
以此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以及大自然的重生和更新。这个命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时间和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自古及今,每年的第一个月都叫正月或元月。虽说叫法相同,但古代中国的不同朝代,正月的具体日期却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