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那位三太太在旁支时,日子过的十分清苦。
所以才会养成了这般节俭的性子。
玉奴恍然:“这奴婢倒是没有听说过。”
六姑娘合上手上的账本,“既然现在知道了,那就莫要再说旁的话了。免得被人听去,在三婶儿耳边胡乱说,又该说咱们的不是了。”
玉奴忙应了一声:“是。”
未时末。
三太太没带任何人,避开了谢府众人,悄声去了二太太的房间。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后,三太太一脸喜色地从二太太的房间离开。
两个人在房里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三太太前脚离开二太太的院子,后脚就有小丫头去找了文氏:
“文妈妈。”
小丫头压低了声音,在文妈妈的耳边低声说话:
“三太太在二太太的房中,待了约莫一个时辰。”
文妈妈低声问道:“知道说什么了?”
小丫头摇了摇头:“二太太把身边伺候的丫头全都支走了,剩下近身伺候的香叶姐姐,在门口站着。”
她不敢靠的太近。
文妈妈又问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小丫头道:“在三太太离开之后,二房的明姐儿去了的二太太的房中,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文氏点了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件事你做的很好。”文氏把一个粉色,绣着喜鹊登枝的荷包,塞在了她的手里:“以后有什么事情,都来和我说。”
“多谢文妈妈。”小丫头笑的牙不见眼,欢喜地和文氏道谢。
文氏又和她说了几句闲话,借口要回去伺候六姑娘,回了六姑娘的房间。
“姑娘。”
文氏朝着六姑娘福了福身子:
“方才二房的小丫头来禀禀,三太太去了二太太的房中。待的时间比较长,说了什么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