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想造什么怪物?
埃文斯刚走,李云龙就关上了门,换上了另一副表情。
“旅长,出事了!”
他把一份物资消耗报告拍在桌上。
“‘太行一号’,那玩意儿就是个吞金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云龙急得直跳脚。
“咱们好不容易从煤里提炼出来的那点‘甲醇’,就刚才那一次地面试车,烧掉了咱们一个星期的产量!”
“那玩意儿不是喝油,是喝‘大洋’!”
“没有‘甲醇水’,那发动机连五千转都上不去!”
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太行一号”的强悍,建立在“水甲醇喷射”这个技术上。
而甲醇,这个时代的工业酒精,需要庞大的化学工业体系才能支撑。
“陈伯良呢?”张合问。
“还在B号车间。”楚云飞回答。
片刻后,陈伯良被带了进来。
他这几天似乎老了很多,但眼神却恢复了平静。
“你知道甲醇的问题。”张合问。
“知道。”陈伯良点头,“从一开始,我就知道。”
“解决办法。”
“两个办法。”陈伯良伸出手指,“第一,木材干馏。耗时长,产量低,而且会毁了根据地的生态。”
“第二,煤炭气化。利用阜新煤矿的褐煤,进行高温气化和催化合成。”
他看向张合:“你们有全亚洲最好的煤矿。但你们没有催化剂,也没有高温高压反应釜。”
“说白了,”李云龙总结道,“咱们还是造不出来。”
“不。”张合摇了摇头,“我们有。”
他看向楚云飞:“那帮德国专家,现在安顿在哪里?”
楚云飞眼睛一亮:“保定。”
“巨浪”计划中,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可不止机器。
还有一批被日军“请”来,协助建设华北工业的德国工程师。
“他们的专业,好像就是……煤化工。”楚云飞低声说。
张合笑了:“把他们‘请’到阜新去。告诉他们,美国人已经来了。如果他们不想下半辈子在太行山挖土豆,就拿出点真本事。”
“至于美国人,”张合看向埃文斯的驻地,“他们不是要‘观察’吗?”
“老赵,”他喊来赵刚,“告诉埃文斯,我们缴获了一批‘德国’的化工设备,但我们不会用。”
“问他,有没有兴趣,帮我们‘修理’一下?”
赵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旅长,你这是要让美国专家,去帮我们‘压榨’德国专家?”
“这叫‘资源整合’。”
“海东青”的机库内,灯火通明。
凌峰和他手下最顶尖的技师团队,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或者说,是一个“怪物”。
他们拆掉了一架P-51“野马”的全部内构。
然后,他们用新送来的高强度合金,强行重造了机身的承重结构。
最后,他们将那台比“野马”原装发动机(梅林)重了近一半的“太行一号”,硬生生“塞”了进去!
整架飞机,机头臃肿不堪,重心严重前倾。
为了平衡,他们甚至在机尾塞了实心的铅块。
“这……这能飞吗?”一个年轻的技师擦着汗,“这简直是绑着发动机的铁棺材。”
“它必须能飞。”
凌峰抚摸着冰冷的蒙皮。
他知道这架飞机的设计有多么疯狂。
但他也知道,这台发动机里,蕴含着多么恐怖的力量。
“加注‘水甲醇’。”他戴上了飞行头盔。
“凌峰!”楚云飞赶了过来,“太危险了!再测试一下!”
“等不了。”
凌峰拉下了座舱盖。
“敌人,不会等我们。”
太原机场,跑道尽头。
埃文斯上校和他的专家团队,被“邀请”前来观摩。
当他们看到那架机头臃肿、比例失调的“魔改野马”时,所有美国专家都发出了嘲笑。
“我的上帝,这是什么?一头怀孕的火鸡吗?”
“重心全毁了!它飞起来,一分钟内就会失速螺旋!”
埃文斯没有笑。
他死死地盯着那台发动机裸露在外的巨大排气管。
“太行一号”启动了。
没有P-51“梅林”引擎的优雅轰鸣。
只有如同巨兽苏醒般的低沉怒吼!
“嗡——轰——!”
凌峰没有滑跑。
他松开刹车的瞬间,将油门推到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