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西城内。
第一次来到晋阳的崔文瑾,看着城内繁华热闹的街道,望着琳琅满目的西域奇珍,很快就在一个个摊铺前流连忘返。
不多时,跟在身后的熊瑞祥、夏嘉、曹永三人,手里便拿满东西。
有曹永他们三人托崔文瑾带回清河、蓨县的,也有伏子厚带去给家人的,但更多的,还是崔文瑾喜欢的东西。
“这发簪不好看……”
“这玉饰也太丑了……”
“这一看女子就不会喜欢……”
面对伏子厚挑选要带给李姹的东西,崔文瑾一个比一个嫌弃,这般举动让伏子厚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
明明有些东西,比崔文瑾挑选的还要好看,甚至不乏前一刻,崔文瑾都说好看的东西,但等自己拿起来说要送给李姹,就看到崔文瑾一脸嫌弃。
莫非在蓨县,崔文瑾与李姹有矛盾?
伏子厚并不是傻子,三番五次下来,哪里还看不出,崔文瑾是故意不想帮李姹带东西回去。
站在崔文瑾身旁,伏子厚看着崔文瑾,想到在黎阳时,崔文瑾还特地询问自己要不要与李姹退婚,她会给自己介绍一个世家女子。
伏子厚感觉找个机会还是好好与崔文瑾说一说,抛开迷信,其实李姹比其他女子都要好。
在这个大隋开放的风气下,能找到一个蠢得愿意生死相随的女子为妻,对于有大男子主义的伏子厚而言,心里已经很满足。
“驾!!!”
“驾!!”
突然听到街道不远处,传来骚动,伏子厚看去,随后就见到在密集的马蹄声下,一群骑兵身穿衣甲,正在飞速的疾驰。
“让开!让开!!!”
在喝令声中,伏子厚也带着崔文瑾,曹永几人,退到街道一旁。
随即,在一群骑兵中,伏子厚便看到潘长文、张平高,还有温叔伯也在。
不知道是不是伏子厚的错觉,在与潘长文对视的时候,伏子厚隐约感觉潘长文的眼神里,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他就是潘长文?”
崔文瑾虽然没见过潘长文,但是站在伏子厚身边,却能清楚的看到,潘长文骑马路过时,看向伏子厚。
“走吧!”
伏子厚没有与崔文瑾说太多,而是带着崔文瑾继续闲逛。
城内有很多美食。
这也让崔文瑾这个河北清河郡的姑娘,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风情。
等心满意足的崔文瑾,跟着伏子厚回到东城时,天色已经临近黄昏。
小院内。
曹永三人已经回去休息,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在屋内,崔文瑾想了想,带着一丝少有的腼腆,来到院子灶房。
看着伏子厚卸去佩剑,穿着普通衣物,火炉旁忙来忙去,做着晚饭。
崔文瑾就这般看着,这时候伏子厚给她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自己生火做饭,没有一点校尉,没有一点少年英雄的影子。
“你,当初在清河县的时候,不害怕吗?”
崔文瑾犹豫间,还是开口问道。
上次兄长急匆匆的离开,崔文瑾心里还有很多话都没问出口。
“害怕又如何?你兄长不也同样去清河县,甚至差点死在贼人手里!”
伏子厚闻着饭菜的香味,听到崔文瑾的话,随口说道,随后弯下腰,从一旁拿起瓷碗,把菜给盛出来。
“兄长是清河崔氏的人,你又不是!你明明可以不用去!”
崔文瑾抿着嘴,美眸看着伏子厚。
“我要去黎阳,见谢氏的人!何况你与你兄长,还有背后的清河崔氏,可是我的依靠,你们可不能出事!”
伏子厚说道,把饭菜盛出来后,便交给崔文瑾。
“势利!”
崔文瑾听到伏子厚的话,没好气的看向伏子厚一眼,接过饭菜,转身离开灶房。
正屋中。
吃完饭菜的伏子厚,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在烛灯,处理东城防备的事情。
屋内只有一张床,故而伏子厚是去窄小的偏房睡觉,不过由于东城地图、木桌、文书都在正屋之中,故而在处理事务时,伏子厚必须要留在正屋内。
崔文瑾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院子上,昏暗的夜景,又看着这简陋的木屋,最终不由得把目光,又看向伏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