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起源之《天外来客》 下

第173章 起源之《天外来客》 下

随着食物来源越加稳定,孩子们不断长大,那创造性发明渔网的聪明孩子也加入狩猎的队伍,开始跟着父亲外出狩猎。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父亲的指挥非常低效和那些哥哥们的沟通也有很大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无法有效的区分彼此。父亲的指挥,他的喊叫只会让更多人自乱阵脚,莫名其妙,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呼唤谁,谁又该去做什么。

说的简单一点,父亲很难在指挥的过程中对狩猎的队伍进行个体化区分,而他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这点。

以往参与狩猎的人数较少时。他们往往能够通过父亲的眼神,和他所面对的方向,明白他的意思并回应他的呼唤。

可随着谷物种植产量持续增长,渔网的大规模使用,食物的来源变得丰富多样,部落的人口持续增加,参与狩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父亲的指挥往往就会因为人数过多而陷入混乱,进而让猎物逃掉。

种植谷物的时候没那么多讲究。打鱼也几乎不需要沟通。但狩猎需要密切配合,高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经过分析和思考之后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效的区分和识别彼此,能增加沟通的效率。”

父亲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深受启发,他将孩子们聚集起来,并开始为他们冠名对他们进行区分。

“你以后就叫鸿钧,你以后就叫罗睺,你以后就叫扬眉,你以后就叫时辰,你以后就叫巨石,你以后就叫缥缈,你以后就叫女娲……”

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是喉咙里能够发出来的声音都成了他的可选项,也许,他转脸就会忘记,但这也并不重要,那些被冠名的孩子,会牢牢记住自己的名字,并会在以后的沟通交流之中将自己的名字如同烙印一般刻印在对方的脑海之中。

父亲将为他提出建议的孩子赐名伏羲,但临到那发现谷物的孩子时,他犹豫了。

他很清楚那发现谷物的孩子对于部落里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谷物的发现最大限度地缓解了食物问题。谷物的丰收也让它能有更多的余粮与神交易,换取更多的孩子。

如果没有谷物作为食物来源。很多人也有可能在很小的时候便被饿死。他的伟大堪比再生父母比肩创造他们的神明。在长时间的思考之后,父亲给发现谷物的聪明孩子冠名——神农。

为孩子们冠名,让父亲乐在其中,他深受启发,开始对身边的所有东西,如猎物,食物、器具等所有他见过或听过的任何东西或现象进行冠名。同时,他也将冠名的权力下放给了孩子们,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为自己养育的孩子,或发现的新东西进行冠名。

有了名字,彼此的沟通效率显着提高了很多,围捕猎物再也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他们的部落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壮大。

当部落里的人越来越多,习得了一身本领的孩子似乎都不想局限于这小小的部落之中,他们都想探索更远的地方,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为更多新事物,新现象进行冠名。

神农希望能为父亲寻找到更多的谷物带着他的配偶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脱离了部落去往了河道上游,并在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尝尽百草。

伏羲牵着女娲背着渔网拿着一小袋谷物的种子,领着几个相对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也离开了部落,去往了河道下游,希望能找到更多鱼群聚集的地点。

更多的孩子也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原因相继离开了部落,离开了他们的父亲。但更多的人还是贪恋安宁的日子选择留在父亲身边。

现在,食物来源渠道变的丰富,部落也安宁富足。父亲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神交易。

他开始不断地装饰与神沟通交易的那块大石头,并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完善修葺。即使不与神交易,他也会定期献上食物带领族人坐在旁边祈求神的祝福和庇佑。

这种寻求庇佑和祝福的仪式,在后来也被称之为祭祀,而那不断修葺装饰的地方也成了他们与神沟通的祭台,并拥有了极其神圣的外衣。

与神交易换取孩子,或献上食物寻求庇佑,并不是只有父亲在做。那些曾被他驱逐或自主选择脱离部落的孩子们。在满足自己生存所需之后。也会将多余的食物摆上祭坛。就像父亲那样耐心祈求寻求神的回应,以壮大自己的部落。

只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神似乎就不再回应他们,即使他们寻求的是一个新成员,并不是虚无缥缈看不见的祝福和庇佑,但神似乎就是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一般不予回应。

可那是神啊,是创造了他们的神啊,即使它不再回应,可那就是无与伦比的神啊。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会对神生成一丝不敬或提出任何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