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进去看看。”刘楚当先迈步,沿着一条被踩踏出来的小径向迷宫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植被也越发茂密和多样。高大的金合欢树伸展着它们平顶的树冠,投下斑驳的影子;几株造型奇特的猴面包树,粗壮的树干仿佛天然的储水塔,其中一棵的树皮上,依旧能看到那种奇特的淡淡荧光,在略显幽暗的树荫下,如同一盏指路的微灯。
地面上,除了常见的非洲高草外,还点缀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有的开着火焰般鲜红的花朵,有的则结着深紫色的浆果,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空气中,弥漫着更加浓郁的草木清香,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从远处的树林中传来。
他们走过一片地势略微抬高的缓坡,坡顶上散落着几块巨大的、被风雨侵蚀出奇特形状的红色砂岩。站在坡顶远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潘神迷宫”内部的景象。
一条清澈的小河,如同银色的缎带般,从远处的丘陵间蜿蜒而来,横贯了这片草原的中心区域。河道并不宽阔,但水流充沛,河水拍打在岸边的卵石上,发出悦耳的哗哗声。
在河流的几处拐弯和落差较大的地方,还形成了数道小型的叠水瀑布,白色的水花飞溅,为这片宁静的草原增添了几分动感。河岸两侧,生长着更为茂密的灌木丛和一些喜水的乔木,形成了一条天然的绿色廊道。
“那些岩石,是天然的吗?”刘楚指着远处几座如同小型城堡般耸立的、由巨大岩石堆叠而成的“山丘”问道。那些岩石呈暗红色,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和裂隙,一些顽强的藤蔓植物从石缝中垂落下来,如同绿色的瀑布。
“有天然形成的,也有我们根据系统地貌编辑器进行优化和加固的,园长。”李工解释道,“这些岩石区,未来将是许多动物,比如蹄兔、岩羚等小型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也能为一些大型动物提供躲避烈日或登高望远的场所。”
刘楚注意到,在这广阔的区域内,并没有看到传统意义上那种用铁栏杆或水泥墙围起来的“动物栏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利用地形、植被或天然材料巧妙构建的、更像是生态景观一部分的“功能区”。
例如,在一片地势较低、靠近水源的地方,有一个面积颇大的、被低矮圆木桩和茂密灌木丛半环绕的泥潭,显然是为河马或犀牛准备的泥浴场。而在几棵特别高大的猴面包树下,地面被清理得较为平整,还散落着一些巨大的草捆和几根表面光滑的圆木,看起来像是大型食草动物的固定投喂点或休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