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金合欢树,未来将是长颈鹿和各种羚羊喜爱的食物;而远处的猴面包树,不仅是地标性景观,其粗壮的树干内部,甚至预留了未来可供小型动物栖息的模拟树洞。”
“更重要的是,”李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整个区域的空气调节系统,能够精确控制不同分区的温度、湿度、风速乃至空气中的微量元素构成。水循环系统则通过模拟自然降水、地下水补给和人工河流的精确调控,确保了这片‘人造非洲’能够拥有一个接近真实的、可持续的生态水文环境。我们的目标,正如蓝图所示,是营造一个能够高度自我调节、无限接近真实的微型非洲大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景观复制。”
刘楚微微颔首,A级团队在李工的带领下,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再次让他感到满意。
在李工的引领下,刘楚沿着一条特意设计、与周围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的游客步道,向着草原深处漫步而去。
这条步道并非坚硬冰冷的水泥路,而是由一种混合了本地开采的赭红色石子、黄色沙土以及环保型高分子固化剂,经过特殊工艺压实而成,其表面还特意制造出了一些自然的龟裂纹理,与周围的土地完美融合。
步道两侧,是随风摇曳的、高度及膝的金色草丛,其间点缀着几块大小不一、看似随意散落的、表面覆盖着风化痕迹的仿真岩石,更添了几分不经修饰的自然野趣。
“园长,狂野非洲区的核心设计理念,正如您在蓝图中所见,便是‘极致的沉浸感’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李工边走边介绍。
“我们希望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游客,都能在瞬间忘却自己身处繁华都市的周边,而是真正感觉自己化身为一位深入非洲腹地、探索未知、敬畏生命的探险者。因此,所有的游客设施,包括您现在行走的这条步道,都力求‘隐于无形’。”
李工指着前方一片略显低洼、植被也更为茂密翠绿的区域:“那边,我们根据蓝图规划,正在构建一片模拟的季节性‘沼泽湿地’。系统会精确控制那里的水位和植被种类,未来,游客可以通过一条架设在湿地上方、用伪装网和仿真藤蔓精心遮掩的悬空木质栈道穿行其间,近距离感受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在那片视野开阔的稀树草原区,”李工又指向远方一片地势略微起伏的区域,“那里未来将是大型动物群活动的核心区域。我们已经按照它们的习性,预留了开阔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隐蔽场所。游客将乘坐特制的、拥有极佳视野且经过静音处理的观光车,在预设的安全车道上,感受非洲草原的壮阔。”
刘楚的目光随着李工的指向移动,他注意到,在那些规划中的核心景观区与游客观赏区之间,都预留了足够的缓冲距离,并且能看到一些正在施工中的、巧妙利用地形或植被进行伪装的隔离设施的雏形。
“游客的安全,以及未来生态环境的稳定,是我们在设计之初便置于首位的。”李工仿佛看出了刘楚的关注点,主动解释道,“整个狂野非洲区,都将覆盖多重安全防护系统。除了坚固的物理隔离带和高压电子围栏(均进行过景观伪装处理)之外,我们还部署了基于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的24小时环境监控系统,一旦有任何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或设施损坏,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联动相应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