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董

同样的道理,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布河北,所以这也是,袁绍选择了河北,作为基业的一个原因。

只要袁绍登高一呼,将会有一大批人,会为袁绍马首是瞻,这就是袁家的底蕴,也是袁绍强硬的底气。

有了韩馥的支持,回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加紧操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物资。

期间,袁熙去了津门练兵。

韩馥害怕袁绍坐大,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袁绍虽有不满,但寄人篱下,倒也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熙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袁绍已经隐隐,有冀州老大之势。

。。。。。

其中,令袁熙在意的就有,逢纪和田丰,这两位大才。而田丰更是可比,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魏征。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

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

这一次,在袁绍卑辞厚币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熙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不和袁熙过分交谈,压根不鸟他,让袁熙想不到的是,逢纪对他感官不错。

后来在夺嫡之争中,逢纪出力不可谓不大。

京都洛阳没有了,袁绍的制衡,董卓放飞了自我,为了安抚北边,他任命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

董卓自己领太尉,兼前将军,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不久又担任为司空,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性情残忍,控制朝政大权,提领司隶后,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欲无止境。

他时常扬言,“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御史晋见董卓汇报,没有解下佩剑。

董卓立刻就让人,将其打死在殿上。

。。。。。

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

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董卓的各种暴行,以及他的肆无忌惮,这也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派密探进入洛阳,与王允等大臣,暗中联系。当得知董卓的,这些暴行后,袁绍又羞愤又恼火。

而袁熙趁机,建议父亲袁绍。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