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同仙人一般的顾熙,总会有人心中生出恐惧。
而顾熙就是要给他们一条退路。
进而扩大这种恐惧。
这种计策的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在皇甫嵩赶赴三辅之地,挡住了叛军进攻的脚步之后。
整个叛军内部顿时便生出了嫌隙。
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相继死于内讧。
宛若潮水一般的叛军,迅速退回了凉州。
而同时间,天下各地的平乱之举,亦未曾停止。
宦官的头颅确实是个好东西。
这大大转移了民怨,让百姓重新对朝廷有了期待。
并且顾熙亦是不会放弃使用谶纬迷信的手段。
各种神迹接连显现。
同时还包括了太学学子们所著之赋,顾熙敕令一众大族将这些传扬于天下。
就在这种种举措之下。
——就在昭宁二年年末之时,各地情况已然稳定。
虽仍有叛军起事,但却终究难以形成气候。
而随后,顾熙终是踏出了那一步,开始准备施行自己那思考了多年的大事。
——改革!
他要动大汉的根本制度了!
顾易一直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亦是无比紧张。
其实这也是这个游戏的难点之一。
除了他亲自掌控时期之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一定会按照顾易的心意来走。
就如同现在。
对于顾氏而言,此举极为危险。
若是顾易来亲自操控的话,他定会选择任由时代发展。
毕竟王朝更迭本就是正常现象。
他有着后续历史的先知性。
哪怕当今天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但顾易亦是能够靠着现代人思想上的领先,而把控好一切。
但对于顾熙而言不同。
他是局中之人,以他当前的处境来看。
他明白只要自己一死,那届时定会天下大乱,甚至就连各地士族都会暗中支持反贼,而达成分割天下的目的。
而顾氏身为顶尖士族,注定首当其冲。
——顾氏志在万世。
化家为国、天下大乱等一切局面,就注定着顾氏一定会面对未知的风险。
作为局中之人,顾熙不知后事。
唯有改革才是当前的最优解。
既可救大汉,亦能助顾氏。
这就是他必须要去做这件事的原因。
可这件事真的能成功吗?
纵观古今,岂有不见血而改革成功的例子在?
而顾易又怎么可能不忧心?
甚至他都有了想将所有成就点来梭哈,看看能不能抽到助顾熙一臂之力的道具了。
但最终他还是将这个念头给压了下来。
他必须要保持冷静,以免当真出现任何意外。.
洛阳,太庙。
青砖铺地,飞檐斗拱间透着岁月的沧桑。
顾熙步伐沉稳,缓缓踏入这对于大汉而言的最为神圣之地。
按常理,他此举于理不合。
但对于如今的顾熙而言,他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方甫踏入太庙之内,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顾熙轻移脚步,来到香案前,点燃香烛。
依次为历代皇帝的灵位燃上烛火,跳跃的火苗映照着他满是沧桑与坚毅的面庞。
最终,他停在了刘肇的灵位之前。
先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大礼。
礼毕,他微微仰头,望着灵位,悠悠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却清晰:“先帝啊。”
“大汉时至今日,乃臣之过。”
“只叹臣没有先祖之智。”
“若是祖父文成侯面对臣当时的处境,想来定会看出其中弊端。”
“时至今日,臣已没有退路。”
他神色平静,目光十分坚定,喃喃说道:“唯有生前做成此事,才可护社稷之固。”
“大汉、我顾氏,亦可免于波澜。”
言罢,他再次对着刘肇的灵位躬身一拜,久久未起。
直至过了良久。
才再次转身走到了顾啸的灵位之前,直接跪了下去。
顾啸的灵位一直都被供奉在太庙之中。
这是昔年刘秀给的特权。
整个顾氏上下,唯此一人。
哪怕是顾康都不行。
“先祖在上,”顾熙声音略带哽咽,“还请先祖庇护家族子弟,免于灾祸,佑我顾氏千秋万载,昌盛不衰。”
他又岂能不知此事但凡失败后的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