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治蝗灾,胜天半子

天灾并不会因为人力而做出半点的改变。

——永初四年。

各地仍是发生了蝗灾。

其实蝗灾这种灾害就是如此,只要一地发生了蝗灾,当年的蝗虫便会留下数之不尽的虫卵。

次年再来。

这是目前这个时代难以处理掉的难题。

顾熙亲自赶往了灾地进行观察,并着人将顾康当初留下的所有书都取了过来,开始细细的钻研。

顾康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就不用多说了。

在顾易的教育之下。

他的农耕水平对于当前时代就是碾压。

而顾康自然也留下了一些应对蝗灾的方法。

顾熙在认真研究之后。

决定行翻土之策!

这是顾康留下来的方法,与当前时代大部分的办法都不同。

就是在蝗虫产卵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翻土。

并且这次翻土还要更深一些。

将所有虫卵都埋在地下,增加其孵化出来的难度,并更换当地一向种植的作物。

这是顾康关注农耕多年才发现的经验。

虽然顾熙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解决如此大的蝗灾,但既事已至此,又何须忧虑?

而邓绥这个女子最大的特点便是极有魄力。

她根本不像是普通女子那般面对大事之时便会慌张,犹豫。

在收到顾熙的书信之后。

她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便答应了此事,全权交于顾熙。

当然,顾熙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此事于全天下施行。

且不说大汉能不能撑得住如此的消耗。

若是此事无用的话,对于刚刚才有所恢复的民心会造成重大打击。

他只是选择在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开展实验。

——冀州!

没错,此次蝗灾最为严重的便是冀州。

冀州本就是产粮大州,人口密集。

且因为有着顾氏的存在,如今冀州的人口其实远比历史之中还要多。

在农耕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远远超过其他州郡。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涉及天下的蝗灾对整个冀州的打击是最大的。

而且作为顾氏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于冀州开展,百姓绝对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事,注定惊天动地。

就亦如昔年的顾康治理大河一般,顾熙就是要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数代先人留下来的国力,让顾熙有了十足的底气。

就在永元四年,秋。

顾熙亲自于冀州,开启了这场注定会名垂青史的浩荡工程。

他命令各地官府组织百姓。

并亲自督工,制定标准。

蝗虫的虫卵一般于地下一寸左右,在当前的这种封建时代,要想完全做到标准化的工程那是不可能的。

顾熙只能尽可能的让百姓将土翻的更深一些。

顾氏子弟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天下皆知。

更别说顾熙现在的声望早已是扬名整个天下。

各地百姓本就苦灾害久矣。

面对这个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更何况顾熙还带头下田?

整个冀州都开始动了起来。

甚至就连各地大族,都在纷纷配合着此事。

天灾是不分人的。

相比于正常的百姓,甚至他们这些拥有着更多土地的大族更怕灾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还能活下去。

而百姓活不下去。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种举措到底有没有作用。

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整个东汉在这段时间的天灾是源源不断的。

别的不说。

就单说蝗灾,便足足持续了整整六年之久。

将整个东汉历代先帝留下的底蕴,几乎榨干。

虽然如今之大汉相比于原本历史强盛了不少,但人口的增加亦是加大了粮食的消耗。

顾熙具体能不能提前结束这一切,他亦不能确定。

.....

顾熙虽然于外总督着冀州一切。

而大汉庙堂内,却也并没有停下来。

十月。

沿海州郡传来消息。

说是有海贼袭击城池,劫掠百姓。

这种事自然不用麻烦顾熙。

邓绥迅速便制定了策略,派遣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军前去灭贼,连战连捷。

并且邓绥在监督着其他州郡赈灾的同时。

亦是没有放弃对于人才的招揽。

张衡等人相继临朝。

而刘祜如今也是有了转变,或是因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被处置,亦或是因为顾熙当初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