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是军人,考虑问题总是从战争出发,但他问的没毛病。
沈彬说道:“当魏国和晋国深入这场贸易角逐中的时候,魏国和晋国的公卿大臣们都是获利者,真的要打,有难度。”
“有难度,并不是不能。”韩世忠干净利落地说,“不要怀疑魏无忌的决心。”
“所以现在是贸易竞赛。”李彦接过话,“也是军备竞赛,在这场大家都不再设防中,比的是谁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创造更多财富,建设更多支持未来战争的后勤,培养更多军队,并且组织更多随时可以投入到前线的士兵。”
皇帝这么一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三国握手言和,那都是各自内部都有一大堆问题,相互又没办法干掉对方,所以大家在打过一场又一场极限拉扯的战争后,默契地协定了停战协议。
然后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大家各自退让且能拿到各自利益的方案。
当皇帝说出“军备竞赛”几个字的时候,才说出了接下来三国的核心。
为什么说“军备竞赛”是三国核心?
停战只是暂时,争霸是一个长期过程。
无论是经济战还是改制,都是为了军备竞赛,而军备竞赛的本质就是争霸,时机一到,直接武装消灭对方。
“但的确没钱了。”公孙赞适时地又开始了,“然而臣倒是一直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什么想法?”
“关于商税的问题。”公孙赞说道,“现在朝廷在做量化宽松,这些年每年放贷出去至少20亿两,就算其中只有10亿两流入到商业,按照商税抽成,仅仅这一部分钱就能收1000万两,而放贷出去的钱,仅仅占商业流通的很少一部分。”
“你能预估到占多少吗?”
“陛下恕罪,臣无法预估到,因为这是无法统计的。”
李彦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恼火,这商税的确是最难受的。
农税是根据土地来定量核算,每一亩的土地产量每年大差不差,即便如此都还有不少出路。
那商税就更难了。
“也就是说,每年商税至少可以收1000万两?”刘文静说道。
“不是1000万两,量化宽松发放下去的钱,只占商业流通很小一部分。”沈彬说道,“不要看朝廷这些年在北线战死了不少人,但江南的和平,新增人口更多,商业的大量流通,每年商税远远不止1000万两。”
“就拿盐引来举例,每年盐引兑换的边境粮食价值大约800万两,而盐税却还能额外再收到600万两。”
“其他的布匹、丝绸、铁、铜,粮食、酒、茶叶等等这些,加起来,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