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盛世,不过是三杨为首的文官虚构出来的谎言,表示自己这些大臣辅佐得好,天下国泰民安,硬往自己脸上贴金。
就凭朱棣留下来的家底,无论谁接班,都不至于混得太差。
更何况,谁家盛世会领土缩水,放弃了边境设置的卫所,都司,放弃大好局面,转攻为守。
没错,这就是仁宣之治的真面目。
父子两代人,属于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短短十年有余,先后撤销了奴儿干都司、安南等地卫所,使得草原势力得以延伸,再次壮大。
要知道,当年朱棣可是拼了老命,才抢下这些领土。
你一声不响,说扔就扔了?
而且,朱高炽为了和文官同声一气,竟然将朱棣流放的建文朝臣平反了,给他老爹脸打得啪啪作响!
老四要是知道好大儿如此孝顺,估计能气活过来。
像什么仁宣之治,吏治清明,息兵养民,百姓安乐,仓廪充实,民丰富足之类的大话,也就那么回事吧!
毕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里,升斗小民又没有发言权,由着他们胡说。
“呼......呼......”
俩人聊到半夜,朱元璋接收的信息量过于庞大,感觉头快要炸开了。
一个劲儿的深呼吸,努力控制情绪。
这一晚上,他像坐过山车似的,内心时起时落,相当刺激。
原本,对朱棣起兵造反,还有着不小的意见。
但无论怎么说,皇位还是在自家手里,没有跑到别人手上。
并且,老四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拓土,下西洋开展贸易,增加国库收入,做得可圈可点。
自己这份基业给了他,也不算所托非人。
但到了仁宣二帝的部分,老朱的脸色就没那么兴奋了。
后世儿孙,不能开疆拓土,将大明带到新高度也就罢了,连祖宗留下的江山都放弃了。
真是一个不如一个,让他这位开国之君,情何以堪?
“老朱啊,做好心理准备。”
“下面这位,才是真正的重量级!”
“作为大明的第六任皇帝,他可有着史上第一昏君,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等诸多美誉......”
这几个词一出,老朱立马屏住呼吸,知道事情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