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刚上来就使出王八拳,光有大棒子,一根萝卜都不给,完全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骨肉相残,悖逆人伦,朱允炆那个小崽子,也真下得了手!
还有齐泰、黄子澄等人,身为臣子,居然鼓动皇帝削藩,离间皇家亲情,上蹿下跳的,究竟是何居心?
奶奶的,没想到咱百年之后,大明如此不太平!
念及至此,老朱脑海中灵光一闪,捕捉到了当中某个关键点。
“老家伙,你刚刚说,老四仅用了八百府兵,历时四年,就造反成功,登基称帝了?”
“整个大明,能够调动作战的兵马几十万,比例相差之悬殊,让人难以置信。”
“朱允炆那小子,掌握着全天下的土地人口,居然打输了?”
“要是换咱指挥,估计老四连北平城门都出不去,就被拿下了!”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李善长哈哈一笑,立马抢过了话茬,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朱,这话算你说对了!”
“你们家,祖传怕爹。”
“要是你还在位,就算借老四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反。”
“所谓的靖难之役,看似是燕王在抢侄子皇位,实际多半是朝中文臣武将相互倾轧,而导致的结局。”
“甚至,是长江南北之间人心分离,发生的一次短暂内讧!”
听罢,老朱瞪大了眼睛,觉得越来越糊涂了。
朝中文武,因何内斗不休,一方支持朱允炆,一方支持燕王?
长江南北,又为何会产生矛盾?
几个问题萦绕在心头,朱元璋头痛欲裂,脑子都快炸了。
“老朱,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靖难之役的爆发,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偶然性,是燕王的确能征善战,指挥有方,从北平一路杀到应天,最终摘得桂冠,坐拥大明天下,开创永乐盛世。”
“但你所言也有道理,区区八百人,如何能冲破重重险阻,一路夺关斩将,击溃数十万明军精锐?”
“如果说,当中没有别的缘故,你会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