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山河纪行 我心李 1170 字 13天前

朝堂之上,气氛因王曦珏的奏折而略显凝重。小皇帝的目光在众臣间流转,显然在权衡着各方面的利弊。而吴杰则心中冷笑,他早已看出孙玉聊一派的算计,王曦珏此刻的奏折不过是他们推动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一事的前奏罢了。

“太傅所言极是,然此事关乎国体,不可轻率决定。”小皇帝的声音虽稚嫩,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显然在尝试着以皇帝的威严来制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

王曦珏闻言,并未退缩,而是继续道:“陛下,北凉王为大周守卫边疆,又有心为国而战,其母杜莹更是贤淑良德,先帝在世时便对其多有赞誉。如今,北凉王上书为其母讨封,既是合情合理,也是彰显陛下仁德之举。望陛下三思。而且此次讨封还涉及到北凉王府开府之权,望陛下早日定夺”

吴杰知道,此刻他必须站出来表态。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地看向小皇帝:“陛下,太傅所言虽有其理,但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一事非同小可。大周朝纲稳定,岂能因一己之私而轻易改动?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赵遂见状,也连忙站出来支持王曦珏:“国师此言差矣。北凉王有心为国而战,其讨封之举乃是应有之义。再者说,北凉若得封赏,必将更加忠心耿耿,为大周守卫边疆。此乃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余文山也趁机上前一步,补充道:“相国所言极是。北凉王之母杜莹贤淑良德,确应得到应有的封赏。而北凉若得开府涉政统兵之权,也将更加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大周的安全。”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小皇帝则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他显然在尝试着理解并权衡着各方面的意见。

就在这时,孙玉聊缓缓起身,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臣以为,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一事并非不可行。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北凉的自主权必须在朝廷的监管之下;二是北凉的统兵权需谨慎授予,以防其坐大难治。若能做到这两点,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之事便可试行。”

孙玉聊的表态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吴杰知道,此刻他必须拿出更有力的理由来应对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一事。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陛下,孙大人所言虽有其理,但臣仍持反对意见。北凉若得开府涉政统兵之权,必将尾大不掉,对大周的朝纲稳定构成威胁。臣恳请陛下以大局为重,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其实吴杰早就再昨晚与余文山的见面中做出了取舍,这时候全力反对,只不过是想将北凉的影响降低而已,这些孙玉聊与余文山也心知肚明

小皇帝闻言,眉头紧锁。他显然在尝试着理解并权衡着吴杰和孙玉聊的意见。就在这时,王曦珏再次开口:“陛下,臣以为,北凉开府涉政统兵一事利大于弊。只要朝廷能够妥善监管,北凉必将为大周做出更大的贡献。臣恳请陛下恩准北凉王的奏请。”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再次展开激烈的争论。小皇帝则显得有些疲惫,他显然在尝试着理解并权衡着各方面的意见,但显然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