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封神之日

松江二中,高一10班。

韩涵前面两排,一个女生忽然伏案痛哭。

她不是一个人,此刻,教室里遍布啜泣声。

韩涵歪着头,单手托腮,怅然若失的看着这一幕,心里极不是滋味。

嫉妒吗?

有一些。

茫然吗?

或许更多。

他没法欺骗自己,说不羡慕这样的文章,说我也能写出来,说我比方星河强得多。

面对媒体嘴硬,那是宣传需要。

面对自己嘴硬,那是无可救药。

可他仍然忍不住想:今天以后,我还配成为方星河的对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该将这无处安放的骄傲寄往何处?

早自习和上午第1节课,很快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教室里又有人在悄悄抹眼泪,不是每个人都买了杂志,但是每个人都会在看完方星河的那篇《性》之后,默默将杂志推给没买的同学。

“看看吧,值得一看……”

他们的推荐理由是如此朴素,可是在那种大家共同构建的难言低气压中,朴素才是最真实的反应。

第2节课是语文,周老师大步走进房门时,手中除了教案,还夹着一本杂志。

“今天这节课,咱们讲作文。”

她把杂志放在讲台上,转头写板书。

那是一行漂亮的字——书以言志,文以载道。

“方星河的新文章,都看了吗?”她推推眼镜,温和开口。

“看了!”

“嗯……”

男生兴奋,女生哽咽,全班60多号人,只剩个位数尚未看到。

“其实今天不能完全算是讲作文,对你们而言,《暴力》一文实在太深了,既不具备学习价值,也没有模仿意义。”

周老师忽然拔高声调:“但是,它具备着极大的赏析价值,具备着极高的思考价值,具备着一种恰恰适合你们当前阶段去体会的宏大力量,没事多读两遍,仔细思考,它必然成为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你们应当庆幸,能在这个年纪,能在这样一片文学荒漠中,看到方星河,看到他的文章……”

这是从未在她口中出现过的溢美之词,周芳华是一个严厉的魔都女人,骄傲、精致、负责,常常以审视的目光盯着学生,直到他们扛不住,才慢条斯理的指出某一个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缺点。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夸奖某个学生。

尽管那不是她的学生。

而往常自信排外的魔都学子们,极其认真的听着这段话,并无丝毫不服,一些女孩脸上甚至流露出那种“与有荣焉”的骄傲表情。

能够看完《性》全文的人,就不可能是半文盲,而只要不是半文盲,那么不管他读懂多少,都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震撼。

尽管这是一个耻于谈性的时代,但性与《性》是不同的,方星河的文章不会令人感到丝毫猥琐,所以周芳华宁肯用《暴力》去指代它,也不惜在课堂上聊一聊。

这意味着……

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认可。

“来吧,我点起来几位同学,请你们先聊聊对《暴力》一文的感觉。刘浩,上回你的作文全班倒数,你第一个说。”

“额……啊……”刘浩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很厉害,非常震撼,呃,很少有文章能让我一口气看完,呃,体会,体会……方星河巨牛逼!”

学渣懵懵懂懂,只知强,而不知强在何处。

“坐下。”

周芳华摇摇头,却没有再为难他。

“陈潇云,你来。”

面容白净的男生推了推眼镜,张口就来。

“方星河这篇《性》,是一篇以半回忆录形式,对自由主义所导致的人性自私进行解构的雄文,他对生活的观察极致敏锐,能够将性、暴力、谎言这三大要素,从人性黑暗面拆分出来,又重新组合到一起,像是玩弄……唔,他不是在玩弄我们,而是在玩弄一种主义,把非常宏观艰涩的东西压缩成中学生都能看懂的文字,非常厉害,我觉得不能用作文来形容它,它是可以传世的名篇,就像您说的,不具备任何学习价值,但是我一定会反复咀嚼它,恐怕再没有任何人会从中学生的视角来写这样一篇文章了,能够在这样的年纪看到同龄人对于世界的深刻思考,我感到由衷的震撼和喜悦……”

学霸高山仰止,看方星河如同一座巍峨青山,我在山脚下,望之已远,行之更难。

“很好。”

周老师满意点头,并且提醒了一句。

“以后再看的时候注意体会方星河的价值观,乍一看很矛盾,但是细细看,你会常有收获。”

“下一位,谁想主动来?”

“我!”

班里的文艺委员主动站了起来,她的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声音有些沙哑。

“我体会到的是方星河的勇敢和心态上的极度强韧,这篇文章,是他自己的真实视角,发生的事情,也是他心里永远的伤痛。

他把自己血淋淋的剖开,却不喊痛,看到的人为他心疼,他却只是道:没什么,痛不过那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