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看着这些弹幕,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笑容早已消失不见。
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他心里又着急又懊恼,想加快速度,把手机修好,好向大家证明自己。
可越是着急,手就越不听使唤,动作也越来越慌乱。螺丝刀在手中不停地打滑,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却找不到方向的人。
最后,弹幕统一刷起了 “众筹买新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愿意凑钱给他买一部新手机,让他别再费劲修这部旧手机了。
午后的阳光愈发温暖,驱散了不少冬日的寒意。林纾坐在桌前,还在回味着中午直播修手机时的囧态,心情有些低落。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他起身打开门,门外站着几位穿着得体、面带微笑的人。为首的一位中年人走上前,礼貌地递上名片,说道:“您好,林先生,我们是文化馆的。看到了您维权的报道以及您拍摄的关于灯笼作坊的视频,深受触动,想请老人参加我们即将举办的非遗展览。”
林纾一听,原本有些阴霾的心情瞬间明亮起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他连忙接过名片,热情地说道:“太好啦!这对老人和他的手艺来说,是个特别好的展示机会。我这就带你们去作坊。”
林纾带着文化馆的一行人朝着灯笼作坊走去。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聊,文化馆的人对林纾在维权过程中的坚持和对非遗传播的努力赞不绝口,这让林纾心里又涌起一股自豪。他望着前方,仿佛已经看到老人的手艺在展览上大放异彩,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很快,他们来到了作坊。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老人温和的讲解声和孩子欢快的笑声。
林纾轻轻推开门,眼前的一幕让众人都停下了脚步,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阳光从窗户和屋顶的缝隙间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老人戴着那副熟悉的老花镜,坐在小板凳上,身旁的小孙子乖巧地依偎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