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宋小山不到五岁。

当年宋小丫的亲爹宋二郎一成亲,宋家老宅的人便嫌宋二娘痴傻,把宋家二房单分出来,只给了点粮食和山脚下这间破屋。

全靠宋二郎人勤快,到处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正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几月前,宋二郎意外身亡,留下了这一屋弱小。

好在宋小丫继承了宋二郎的大力气,每日上山打柴采摘野菜,勉强糊口,一家三口才没有饿死。

只是宋小丫为人老实懦弱,宋家老宅的人又十分奸诈,经常以尽孝为由,哄她帮着老宅做事,又骗她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孝敬奶奶宋老太。

到头来自己家一贫如洗,都揭不开锅了。

要不是自己附身醒过来,这家里的一傻一弱,又该如何生活。

宋小丫正自思量,宋二娘又哭了起来:“小丫,饿!饿!”

他们一家从昨天晚上便没有吃饭,眼下已到晌午,当然饿。

宋小丫回了神,掀开被子下了床,准备去厨房找点吃的,先填饱肚子再说后话。

刚站起身,便觉一阵眩晕,身体摇晃几下,差点重新坐回床上。

宋小山见状,忙上前搀住她:“姐姐......”

宋小丫扶住他的肩头,站稳脚步,慢慢往外走。

小山实在太瘦了,能明显感觉肩上的骨头突起。

在原身记忆里,他们就没吃饱过,只有饿和很饿的区别。

难怪小山快五岁了,瘦小得像是只有三岁。

前世宋小丫是个孤儿,没有体会过骨肉亲情,蓦然多了两个血肉至亲,心里又酸又甜又暖。

她下了决心,以后一定会善待宋家母子,让他们能吃饱饭,好好活下去。

宋家不大,一共三间屋子。

卧室里除了两张木板搭的破床和两个藤条箱,别无他物。

出了卧室是堂屋,屋外用竹篱笆围了个小院子,地面坑坑洼洼,积了不少水。

篱笆墙下长着一丛丛野草,在风中摇曳不定。

整个家破败不堪,毫无生气。

右边的厨房倒是干净,什么都没有,空荡得一眼就能看完。

宋小丫扶着小山的肩膀走进厨房,宋二娘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宋小丫弯下腰,把墙边的筐筐篓篓翻了个遍,除了灶边的木柴,连野菜都没有找到一根。

她想起来了,家里只有一点点红薯,昨天中午原身已经全下了锅,而她上山采到的野菜野果都落在了山上,没有带回来。

宋家断粮了!

怎么办?

总不能烧一锅开水填肚子吧?

正在这时,院外传来喜气洋洋的叫声:“小丫小丫,大好事!大好事!”

“小丫,快出来!”接着是一道苍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