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教育体系上面,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良才行。”
“以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明清时期举例。
当时一共分为了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这么几个等级制度。
童生试是科举的入门,包括有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通过者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这才算正式获得了科举的资格。
之后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的省城,也被称作秋闱,中试者称举人,至于会试,也叫春闱,一般都在乡试次年春京城由礼部主持,中试者称“贡士”。
至于最后的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确定进士排名,分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听上去,是不是已经觉得很完备了?”
说到这里,姜饼笑着问了一句。
众人沉思点头。
确实,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已经比他们现在的科举规模宏大了不知多少,正规了不知多少,哪怕完全照搬,拿到唐朝也是足够用的。
见他们点头,姜饼忍不住一叹。
说实话,如果只是一般的皇帝,到这里就足够用了。
可眼前几人毕竟都不是一般人。
他们的野心,可不只满足于此。
姜饼继续道:“也不要怪我打击你们,虽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确实是僵化了思想,但不得不说,人家这科举各方面的制度就是比你们大唐要好。
就拿防舞弊措施来说。
他们采用糊名誊录,隐藏考生信息并誊写答卷,防止笔迹辨认。
并且还是锁院制,考官考生隔离,减少舞弊。
在考生进场前还会严格搜检,防止夹带等。”
说到这里,李世民几人不由的都有些羞愧。
扪心自问,在他们大唐能做到这种程度吗?
仔细想想,似乎是没有。
哪怕是从隋朝时期就开始了的科举,可在大唐,依旧是世家子弟在朝中为官做宰者多。
不是说寒门没有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