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骄心想:这李渔不愧世家出身,就这一番想法,已经很超越时代。而他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奇怪,因为书上都有写,电视都有演。
李渔又说:“徐兄弟既然看的通透,那可知为何开科以来,三江学子,屡屡不顺?”
徐骄说:“怕你们在朝中有人呗?”
“这是其一,或许是最不被在意的。”李渔说:“依我猜想,主要是三江源的人不可靠吧。”
徐骄摇头,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李渔说:“三江源地处西陲,南邻修罗山,北靠绵延数千里的巍峨山脉,西去则是雪原。整个三江源,其实就是一个大山谷。百余年前,明君一统天下之战,打到三江源时,这里就是个人口稀少的谷地。”
徐骄说:“可我觉得,天临城,津门渡都是大城,村镇相连,并不算人烟稀少。”
李渔说:“大战之后,李家先祖求取三江源为封地。明君一道圣旨,天遗族人,或修罗山之人,若有归顺,就近安置在三江源。虽然过去了百余年,可谁敢保证,他们都是厌倦了江湖仇杀,想安稳过日的普通人。亦或,只是布下的暗棋,静等风云涌动。要知道,天遗族,本就擅长拨弄天下。而修罗山,更是唯一有能力撼动大地的江湖势力。”
徐骄皱眉,这说的未免有点远了。
李渔又说:“也许,他们怕的不是三江源李家,而是天遗族或修罗山。”
“世子,你这推测似乎……”
“有些牵强是吗?”李渔说:“还有一件事,估计你也不知道。三江源的人口,大致可分为四类。随我李氏先祖移居过去的,修罗山归顺的,天遗族归顺的,还有便是贱籍。”
“我知道,就是仙娘那样。”徐骄说。
李渔摇头:“不止,前三者能有多少人口。我祖父袭爵之后,深感三江源人烟稀少,便承诺:天下贱籍,归于三江源者,五十年之后去籍。而此类人,则占了三江源人口七成还要多。也就是说,你在三江源每看到十个人,其中七个要么是贱籍,要么曾经是贱籍。”
“世子,我还是没听明白,这与三江学子科举取士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是他们不信任三江源的人。在三江源,至少有七成的人,曾经是这个朝廷的敌人,或许现在,心中依旧有恨。”
“这有点远了吧。”徐骄说:“你也讲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否则,我实在想不出原因。”李渔说:“但关键也不在于此,而在于谁不信任你?二十年前,明中岳定下科举取士之策。二十年前风灵卫成立,而这一次你随船一路,想必也已经看出来,一切意外,都是风灵卫作祟。你刚才说公道,谁来给公道,是明帝,海后。无论是谁,这个公道的代价,可能大的让人后悔。”
徐骄明白:“难怪当时羽千鸿明明在场,却放了莫雨。是不想计较这件事,最后闹的不好收场。”
“可现在明居正却抓住这件事不放,也不知是新官上任的摆谱儿,还是另有深意。可我总觉得看不透他。”
徐骄心道:这还用说,这本就是定好的策略。我们分头行事,双管齐下,创造和风灵卫甚至海后谈判的筹码。只是明居正还不知道,他已经用不上这个筹码了。
只听李渔又说:“我今天来的用意,是想请徐兄弟出面,将这件事从大理寺转到京兆府,然后就此了结。”
徐骄哦了一声:“世子去找大理寺卿常奉安,似乎更方便些,他是明居正的顶头上司……”
李渔一笑:“徐兄弟不会忘了吧,明居正身份非凡,是明中岳的孙子,常奉安怎敢以官威相压。”
小主,
徐骄终于明白,李渔想让他找徐元。
有些事,你知,我知,他知,大家都知,但就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这就像粪桶,谁都知道臭,可你不能搅动,那样就臭不可闻,难以忍耐。所以这世上谁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