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火场英雄,追击的马伊【求订阅】

看到“火场”这个关键词,陈轩就大概知道了是什么情况。

而最后一条信息更是一条新闻链接。

随后,他又翻了翻其它信息。

大致也都是称赞并询问细节的。

能让这些微信好友找上门来,足可见这段时间,那件事的后续发酵到了何等的程度。

稍微捋一捋时间线,顺带亲自在各大新媒体APP上检索了一下相关的报道。

发现这件事还得从被救的那一家人说起。

在火灾发生后的数天,经过治疗后,那家人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媒体表示要寻找救命恩人。

再加上那天陈轩盖着湿外套爬楼的场面被许多居民拍摄了下来。

见义勇为、做好事不留名、勇闯火场、爬楼救人等等关键词都是引爆流量的神器,媒体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纷纷以寻找火场英雄为名,开辟了专栏。

流量的出现又引起了各大平台自媒体的讨论和转发。

就这么发酵了好几天,直到一周前,这件事又引起了街道、区委和各大见义勇为组织的关注。

通过调用沿途监控,对比现场拍摄的录像。

愣是挖出了陈轩的身份。

有了一个名字后,各路媒体和自媒体齐齐努力。

基本就把他的个人信息给挖的差不多了。

这便是移动流媒体时代下,网络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普通小职员、失业、失意青年人…

新的关键词让流量变得更加爆炸。

不少人为止动容,认为陈轩在自己失意的情况下,还在努力的治愈这个世界。

各种煽情的文案纷沓而至,官面上的组织也是对此不吝赞美。

陈轩在报道下的评论中看到了许多令他感到尴尬的评论。

有“这个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的缝纫机党。

也有什么“仗义多为屠狗辈”的失意共情党。

还有理智分析,说他明明很害怕,却又义无反顾的真情代入党。

当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其中好评占了九成以上。

但是喷子还是有的。

夏国的网民基数庞大,文化素养、成长环境和三观各不相同。

除去大部分正常人外,奇葩还是有不少的。

而且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奇葩,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也会变得格外惹眼。

那些喷子的论点角度比较奇特。

要么说陈轩爬栏杆的姿势不够专业,很容易耽误救援等等。

这类“专业党”经常出现在心肺复苏救人事例的评论里。

还有就是说陈轩傻的,换成他肯定不会去救,而且也不提倡大家去救的精致利己主义党,这种人的话倒也不算错,只是他们理解不了什么是英勇的冲动。

那些见义勇为的英勇,从来都不是谋而后定。

因为现场没有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有什么趋利避害,思前顾后?

决定行动的只有本能和从小养成的三观,仅此而已,但这也正是见义勇为者值得歌颂赞叹的地方。

所以精致的利己主义是很难理解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无厘头评论。

多半是为了引战、引流。

许多自媒体就靠与大众舆论唱反调来牟取流量。

基本上什么垃圾都能洗一洗,什么英雄都敢去抹黑一把。

对于这些流量乱象,陈轩早就知晓了。

作为一位网络上的资深看客,他的理智程度最起码能排到夏国网民的前5%。

理智吃瓜是他的特点。

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吃瓜会吃到自己头上。

通过总结新闻的发布和热度时间。

他发现这件事的热度是从一周前开始,到三天前达到顶峰。

而这几天则隐隐有冷却的趋势。

街道办找到了房东,发现他没有在家。

而从机场、海关那里又流出消息,说他去东南亚散心了。

这才让舆论稍稍冷却。

离职散心不算太离谱,而且东南亚的消费可比其他地区和国家要低得多。

甚至于有网民还在让马云和马华腾给陈轩这个救火英雄赞助个什么全球锦鲤之类的福利。

现在只怕他一回去,就要被街道的大妈给围追堵截了。

挠挠头,陈轩倒也有些无语。

网络的力量太强大了,他的信息基本被扒光。

从籍贯地,再到从小就读的小学、中学、大学和原来的工作单位都被曝了出来,就连出境“旅游”的事情也没有瞒过。

当然,他在境外活动的细节就没人知晓了。

毕竟这件事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