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信鹰,意味着此事已经被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的紧急状态。这虽然能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到京城,让皇帝尽快做出指示,但同样也意味着,他韩明远承认自己无法独立处理眼前的局面,必须依赖京城的裁决。
这对他这位封疆大吏的威信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
但事到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与可能发生的边关危机相比,这点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韩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走到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特制的薄韧信纸,亲自执笔,蘸满了墨,开始奋笔疾书。
他下笔极快,但措辞却异常谨慎。信中,他首先以最简洁、最急迫的语气,再次禀报了北凉关定远军覆灭的“惨状”,极力渲染边关防务空虚带来的“巨大危机”和“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接着,韩明远提及了狄仁杰举荐靖远府都统高顺接任北凉关防御使一事。
他客观地列举了高顺的战功和能力,承认其确实是“目前看来颇为合适”的人选,能够“迅速稳定局势”。
然后,韩明远笔锋一转,极其隐晦地点出了高顺的背景——“据闻,高顺曾为余瑾大人旧部,素有勇名……” 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担忧或反对,只是将这个敏感信息“客观”地呈报上去。
最后,韩明远将最终的决定权完全抛给了皇帝:“……然北凉关防御使人选,事关重大,臣不敢擅专。恳请圣上明鉴,早降谕旨,示下何人可担此重任,以安北境,臣不胜惶恐待命之至!”
写完后,韩明远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措辞没有疏漏,既强调了紧急性,又捧了高顺,还点了其背景,最后将决策权完全上交,可谓是滴水不漏。
韩明远小心翼翼地将这张薄薄的信纸卷成一个细筒,用特制的蜡封好,然后从红木匣子中取出一枚小巧的符印,盖在封口上。
“来人!” 他沉声唤道。
一名早已在门外等候的心腹快步走入。
“立刻启动信鹰!” 韩明远将密信交到心腹手中,语气凝重,“以最高密级,即刻发往京城!不得有误!”
“遵命!” 心腹接过密信,不敢怠慢,转身迅速离去。
深夜的州牧府中,一只训练有素的信鹰被从笼中取出,承载着玄州最高长官的焦虑、算计和最终决断,振翅高飞,穿透沉沉夜幕,以惊人的速度,向着遥远的帝都方向疾驰而去。
北凉关的命运,玄州的未来,此刻,似乎都系于这只小小的飞鸟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