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不再犹豫,立刻铺开新的信纸,开始给狄仁杰写回信。
信中,他首先赞扬了狄仁杰在北凉关的果决和让功的政治智慧。
接着,他点明了当前的核心问题:北凉关急需一位强力将领和可靠部队镇守,而直接任命高顺会遇到的政治阻力。
随后,荀彧明确指示狄仁杰:“……兄当利用当前有利态势,寻机向韩州牧‘恳切’举荐高顺将军。可言高将军素有勇名,治军严谨,且熟悉边务,乃眼下稳定北凉关之不二人选。务必令韩州牧认可此人选……”
至于部队的来源,荀彧在信中则写得较为隐晦:“……至于所需兵马,待高将军任命落定,弟自有办法于州内‘调度’齐全,确保北凉关防务无虞,兄不必为此费心,只需力促高将军之任命即可。” 他相信狄仁杰能明白他的意思——部队的问题由他荀彧在后方解决,狄仁杰只需完成最关键的第一步:让高顺上位。
写完信,荀彧仔细封好,唤来心腹,低声嘱咐了几句,命其以最快速度送往北凉关。
窗外天色已暗,但荀彧的眼中却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一场围绕北凉关控制权的暗战,即将在玄羽城和北凉关两地同时展开。
北凉关,防御使府。
曾经属于章子安的书房,如今已经换了主人。狄仁杰端坐于那张象征着权力的太师椅上,神态平静,仿佛昨夜今晨那场血腥的动荡从未发生过。
房间已经被仔细清理过,地上的血污被擦拭干净,破碎的物件也被移走,但空气中似乎仍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般的血腥味,与燃烧尸体飘来的焦臭味混合在一起,提醒着这里不久前还是人间炼狱。
窗外,风雪依旧,只是比白日里稍稍减弱了些,但天地间依旧是一片苍茫的白。
身材高大、神情肃穆的李元芳,如同沉默的影子般侍立在狄仁杰身侧。他看着自家大人平静的侧脸,又想了想刚刚结束的这场残酷清洗,以及北境其他那些拥兵自重、与章子安暗通款曲的边将,忍不住开口建议道:
“大人,” 李元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果决,“如今章子安已除,定远军覆灭的消息想必很快就会传开,其余各部边军必然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那云中关防御使郑虎,素来与章子安走得最近,沆瀣一气,要不要趁此机会,快刀斩乱麻,立刻调集兵马将其拿下?一鼓作气,彻底肃清北境边患!”
在他看来,此刻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