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经济
“那咱的宝钞是怎么?”
“陛下,你需要明白一件事,宝钞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一张纸。”
(明朝宝钞的材质是桑皮纸,一贯宝钞约三十六厘米,宽约二十二厘米,是中国票幅最大的纸币?,边框精美,装饰有龙纹花栏,横标“大明通行宝钞”字样,两端有火焰纹。宝钞内上框印有“壹贯”面额,中下部位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下框注文记载了流通规则和对伪造者的惩罚措施?,于洪武八年发行。)
“宝钞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宋朝的交子也好,后世的纸币也好,都是一个概念。”
张彦是后世人,自然知道纸币的意义。
“和金银铜这种金属不一样,宝钞的本质就是信用货币,由朝廷的信用背书。”
“可是咱的大明认啊,怎么就没信用了?”朱元璋一个经济盲流哪里会想的那么全面。
张彦呵呵一笑:“陛下,你知道后世是怎么评价宝钞的吗?”
“怎么评价?”朱元璋心里萌生出不好的感觉。
“大明宝钞,是明朝初年的封建统治者肆意搜刮民间财富的一种工具。”
“怎么会这样!咱的初衷不是这样的!”
朱元璋破防了,他引以为傲的宝钞在后世竟然有这么不堪的评价。
李丽质和赢阴嫚也凑了过来,又是一种新东西,而且后世也在用,这也就说明,这东西需要学习。
“陛下,那你就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朝廷可以用宝钞换金银,但民间不能用宝钞和朝廷换金银?”
“大明穷,而且咱要保证宝钞的流通,如果能兑换,百姓就不用宝钞了。”(这里是作者编的,朱元璋真实的想法,咱也不知道,所以别较真。)
张彦被朱元璋的话逗笑了:“保证流通?陛下,我说了,宝钞就是纸,是财富的符号,而不是财富本身。”
“宝钞也是朝廷的信用,如果宝钞不能兑换金银,那普通百姓如何相信宝钞?”
“可是如果要放开兑换,宝钞还有活路吗?”
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陛下,你要清楚,宝钞虽然不是财富,但是宝钞非常适合财富的流通,宝钞的方便程度不是金银可以比的。”
“稳定宝钞的信用,让普通百姓信任宝钞,凭借宝钞的方便,自然会流通。”
张彦没给朱元璋说话的时间。
“下一个问题,陛下为什么要收取宝钞的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