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战擒双王

当得知李世民在虎牢关取得了大胜之后,王世充手下的将领王德仁心中已然明悟,王世充的败局已定,难以挽回。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舍弃那座曾经坚守的旧洛阳城,趁着夜色的掩护,带着自己的心腹亲信匆匆逃离。而留守城中的副将赵季卿,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向唐军开城投降。

李世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书房内,目光专注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张画满了一个个圈圈的地图。这些圈圈都是他们唐军这些月来到洛阳来所攻占的地方,而此刻,他心中已然明了,收网的时候到了。

就在第二天早上,阳光洒落在大地上,李世民亲自率领着士气高昂的唐军,押解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以及郭士衡等一众俘虏,浩浩荡荡地向着洛阳城进发。

李世民身骑一匹雄健的战马,英姿飒爽地站在最前面。他很快便望见了矗立在城墙上的王世充。只见王世充面色凝重,正远远地注视着这支逐渐靠近的队伍。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扬起头,朝着城墙上的王世充大声喊道:“王世充,今日本王特地带窦建德和你的那些臣子们前来见你!不知此时此刻,你可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

王世充闻言,身体微微一颤,急忙定睛朝着下方望去。当他清晰地看到囚车中关押着的果然是窦建德和王琬等人时,心头猛地一沉,一股绝望之感瞬间涌上心头。他深知自己最后能够用来反击唐军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不禁悲从中来,眼眶中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如决堤之水般夺眶而出。

然而,王世充毕竟也是一方枭雄,他强行压抑住内心的悲痛,深吸一口气后,对着远处的窦建德高声回应道:“老窦啊!想当初你可是统率着十余万大军而来,气势何等磅礴!可为何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会如此轻易地就被李世民这小唐童给生擒活捉了呢?” 其话语之间,饱含着无尽的无奈和深深的凄凉之意。

“什么都别说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能说我窦建德技不如人!”经过连日来的思考,窦建德也认命了。

见此情景,李世民眉头微皱,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前方,略作思考之后,他果断地下令道:“传令下去,让长孙安世、王琬以及其他王世充旧部速速入城!”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只见几名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走向囚车所在之处。囚车上,长孙安世与王琬等王世充旧部正神色焦虑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当士兵们打开囚车门时,这些人纷纷走下车来,脚步略显踉跄。

很快,长孙安世和王琬等人在士兵们的引领下,缓缓走进了城门。一路上,他们心情沉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场惨烈战役失败的点点滴滴。待到进入城中见到王世充之时,众人皆跪地行礼,然后开始详细地向王世充叙述此次战役失败的前因后果。

王世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地聆听着他们的讲述。他的脸色起初还算平静,但随着长孙安世等人话语的深入,他的面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一般。待长孙安世等人好不容易讲完之后,王世充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说道:“此次失利,实乃我军之不幸。但事已至此,悔恨无益。如今窦建德已然被擒,局势对我军极为不利。然而,如果我们能突围而出,向南逃往襄阳,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说罢,王世充猛地站起身来,环视四周,接着又继续说道:“为此,朕决定紧急召集诸位将领到朝堂共商突围之计。事关生死存亡,望诸君务必全力以赴,助我军成功脱险!”

然而,此时此刻,在场的众多将领们皆因军中粮草耗尽,连续多日忍受着饥饿之苦,导致士气极度低落。他们一个个面色苍白、身形消瘦,面对当前严峻的局势,只能无奈地纷纷摇头叹息,并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

人群之中,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满脸愁容,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啊,自从我军被迫退守这洛阳城以来,心中唯一的期盼便是那夏王窦建德率领的十多万援兵。我们曾满心期待着他们的到来,以为会给战局带来转机。可是谁能想到,就连那实力雄厚的夏王及其所率的十余万大军,也在与唐军的交锋中不堪一击。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已被唐军全部生擒活捉!如今这般情形之下,即便咱们能够侥幸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又能逃往何处呢?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无论逃到哪里,最终恐怕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啊!”

而听到这番言语,群臣们无不黯然神伤,纷纷点头表示对其所言的认同。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绝望和无助的氛围。而王世充则如遭雷击一般,整个人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颓然地瘫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目光空洞无神,仿佛灵魂已然出窍。

经过长时间激烈的内心挣扎和反复权衡之后,王世充终于做出了决定。这一天,阳光明媚,但王世充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精心挑选了一袭洁白如雪、质地华贵的衣裳穿上,仿佛想要通过这身装扮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