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兄妹
傍晚时分,燕行云来到毓秀宫,此时燕维疆还未到,秦弛倒是早早等在毓秀宫内。得了燕行云到来的消息,秦夫人和秦弛兄妹二人带着燕琪儿燕行麟出来迎接。
众人向燕行云行礼,燕行云笑着回礼说道:“贤淑夫人,秦大夫不必多礼!”
贤淑夫人是秦夫人新得的封号,按照大虞规制,藩王只有正妃一人掌管后宫,余者皆是妾室,地位高者称夫人,更贵者可加封号,地位低者为侍妾。
不过五大藩王中,齐王、吴王、楚王都曾为宠妾请过侧妃的称号,朝廷不愿在这些事上与三王为难,都允准了。以至于到现在,恪守这一礼制的反倒只有老秦王姚霸和燕王燕维疆二人。
燕行云的生母王妃刘氏,闺名玉如,是燕骥还在给先王养马时军中的一位老兄弟刘兴之女,刘兴没什么带兵的本事,就一直跟在燕骥身边。
王妃刘氏比燕维疆小了七岁,出生那年正好是太祖起兵那年。在那群狼环伺朝不保夕的年岁,燕骥和刘兴给两个孩子定了娃娃亲,想着无论谁战死了,都能护住对方妻小周全。
没过几年,刘兴就战死沙场,燕骥将刘玉如带到府内由夫人抚养,所以燕维疆与燕行云的生母刘氏是青梅竹马。天盛九年,太祖第一次大封功臣,燕骥为大虞武功第一人,获封燕国公,当时无数的人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燕维疆,但都被燕骥回绝。
那年刘玉如年满十五岁,燕骥请太祖下旨赐婚,赐予刘玉如诰命,又请当时的大虞丞相获封成国公的沈熙之为两个孩子主婚,风风光光的办了一场大婚。因为此事,太祖盛赞燕骥忠厚,毕竟当时刘兴战死时只是个校尉,因为没什么军功,也没有理由追封爵位,刘玉如算是彻彻底底的平民之女,与那些想攀附燕骥的名门贵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但燕骥依然恪守承诺,让两个孩子成婚,而且燕维疆与刘玉如成亲后,数年都没有孩子。当时有不少人疑心是刘玉如不能生育,劝燕维疆纳妾,毕竟燕维疆是燕骥唯一的后嗣,但燕骥不准,直至二十八岁时燕行云出生,燕氏一脉才算有了香火传承。
后来燕维疆继承王位之后,才纳了秦氏为妾。刘王妃在祥嘉四年因难产薨逝后,燕维疆感念亡妻,请朝廷封了燕琪儿为永乐公主,之后也没有再立王妃,只是将秦氏封为夫人让其掌管后宫诸事。
燕行云昔年曾在秦夫人的毓秀宫生活过两年多,所以之前私下里称秦夫人为姨娘,但如今被立为世子,又有秦弛这个外臣在场,自然不便再以此称呼秦夫人。
与秦夫人和秦弛在殿外客套了几句,众人就进了殿。进殿后,燕行云坐在东面,燕琪儿和燕行麟都陪着长兄坐下,秦夫人和秦弛则坐在西面。
安坐之后,燕行云笑着问秦弛:“御史大夫,尊夫人怎么没来赴宴啊?”
秦弛则恭敬的答道:“贱内乃是乡野村妇,不通礼数,难登大雅之堂!”
秦弛这些日子十分的安静,安静的让人觉得不正常,在昨日朝天殿的晚宴上,秦弛只是随着大溜给燕行云祝了几次酒,既没有给燕行云添堵,也没有跳出来博取眼球。
燕行云不知道的是,在燕维疆让秦夫人遴选官宦贵女为燕行云选妃后,秦夫人第二日就找到秦弛商量。结果出乎秦夫人的预料,秦弛直接了当的告诉秦夫人尽心办好此事,在遴选女子时不要掺杂任何的心思,以最公允的方式遴选,交由燕维疆和燕行云决定。
看秦夫人有些不解,秦弛继续解释道:“目前燕行云风头正盛,朝中又有沈熙之等人维护,决不能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现在孟益那帮子人见风使舵,见燕行云得势,一个个也不装着置身事外了,一个劲的往燕行云身边凑,那就让他们去凑。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他们别忘了,王上正值盛年,现在王上还没什么感觉,但日后聚在燕行云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王上又会是怎样的想法。远的有汉武唐宗故事,近的还有咱们大虞太祖故事。自古以来,君主卧榻岂容他人安睡,就算是至亲父子,在王权面前也难保亲情。且让他们去兴起高楼吧,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侍奉王上,蛰伏以待时局之变。”
秦夫人虽然觉得秦弛的话很有道理,但还是不无担忧的说道:“话虽如此,但朝中有老相看顾,以老相的手段,恐怕事情不会全如我们所愿,前些时日老相整治杨衡的手段你我都是见过的。”
秦弛则是微微一笑,“老相的手段确实厉害,所以我们更不能轻举妄动。我之前还觉得自己能与其争上一争,现在我明白了,我在老相眼中就是王上养的一条哈巴狗,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不过老相再厉害也难逃天命,他今年已经六十有四,这两年来操劳政务,身子可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他熬走了太祖,熬走了先王,难不成他还能熬走王上不成?我现在只要忍住,别被他抓住把柄,熬到他驾鹤西去的那天,我就让他在地下好好看看,我这条哈巴狗,也是能咬死人的!”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