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如丝缕般轻柔地洒在姑苏城,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袁从英、狄景辉、乌质勒和彭宇四人,迎着清新的微风,来到了平江古巷。
踏入平江古巷,仿佛一脚迈进了时光的隧道。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纹理,宛如古老的皱纹,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道路蜿蜒曲折,似一条灵动的游龙,穿梭在粉墙黛瓦的民居之间。
彭宇走在前面,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平江路,可是姑苏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区之一,历经千年岁月,依旧保留着水乡的原汁原味。自宋代起,这里便是热闹非凡的市井之地,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变迁。”
乌质勒好奇地东张西望,眼中满是新奇:“与我们草原的广袤开阔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精巧细致,每一处角落都好像藏着故事。”
狄景辉微微点头,感慨道:“是啊,这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无一不透露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
沿着古巷缓缓前行,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有些人家的门口摆放着几盆娇艳的花卉,在晨光中绽放着生机;有的则晾晒着衣物,随风轻轻飘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偶尔能听到屋内传来的吴侬软语,那婉转的声调,如同悦耳的丝竹之音,为这古巷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惬意。
乌质勒忍不住问道:“彭兄,这平江路历经千年,为何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彭宇思索片刻,回答道:“这得益于姑苏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平江路的居民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家园,他们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建筑风格延续至今。而且,平江路依河而建,水路交通发达,为这里的繁荣提供了保障,也使得它在岁月的洗礼中得以留存。”
正说着,他们来到了一家传统手工艺品店前。店门半掩着,门上挂着一块古朴的匾额,上面写着“逸韵阁”三个大字。店内传来阵阵淡淡的檀香,让人闻之顿感神清气爽。
四人推门而入,店内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苏绣,丝线在光线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绣品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绣布上跃然而出。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苏扇和檀香扇,扇面或绘有山水风景,或题有诗词歌赋,每一把都独具匠心。
店主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正坐在柜台前,专注地绘制着一把苏扇。见四人进来,老者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几位客官,随便看看,小店的手工艺品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独一无二。”
彭宇笑着向老者介绍道:“这几位朋友来自远方,对姑苏的传统手工艺品很感兴趣。”
老者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站起身来,拿起一把苏扇,展开给众人看:“这苏扇啊,可是姑苏的一绝。它以檀香木为骨,扇面用的是上等的宣纸或丝绸,再由画师精心绘制。这绘制的功夫可讲究了,一笔一划都得倾注心血,才能画出这神韵来。”
狄景辉接过苏扇,仔细端详着扇面上的山水画卷,不禁赞叹道:“这画工真是精湛,咫尺之间,竟能展现出如此壮阔的山水之美。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能让人走进这画中的世界。”
乌质勒也凑过来,好奇地摆弄着扇子:“这扇子不仅好看,拿在手里还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真是奇妙。”
老者笑着解释道:“这檀香扇,用的是檀香木,本身就带有天然的香气。而且,这香气持久,能驱蚊防虫呢。”
说着,老者又拿出一把檀香扇递给乌质勒:“这位客官,您不妨试试,扇一扇,感受感受这香气。”
乌质勒接过扇子,轻轻扇动,顿时,一股清幽的檀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他惊喜地说道:“这感觉真是妙极了,在我们草原,可没有这般精致又神奇的物件。”
袁从英在一旁看着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感慨道:“这些传统手工艺,凝聚了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是姑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时代的审美。”
老者听了,眼中满是自豪:“这位客官说得极是。我们这些手艺人,就盼着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可不能在咱们手里断了根儿。”
狄景辉问道:“老师傅,如今时代变迁,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还像以前那般受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