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众叛亲离

“楚将那边回信,攻庸本就是楚国向汉国发来的邀请,楚军无意与汉国交恶,只是上庸城乃是庸国都城,庸楚大仇,上庸城必须由楚国占据,以报当年文王之仇!”如意说道。

姬长伯摩挲着下巴,楚将这话很有水平,庸楚交恶不假,但是文王之仇,主要是巴楚之间的津地之战。

庸国虽然摘了巴国大胜的桃子,但是归根结底,文王之仇,仇在巴楚。

姬长伯虽然另立国号,但是归根结底,姬长伯是巴君姬子求的儿子,汉国前身就是巴国。

所以姬长伯占据上庸,在道义上,法理上都没有站得住脚的地方。

难道汉国就要乖乖退出上庸城?

姬长伯冷笑一声,“回复楚将,庸国屡次兴兵攻汉,兵临江州,盘据安康,汉庸之间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今汉王亲征攻破上庸,乃是顺应天意,汉楚之间目前仍是灭庸的盟友,切勿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糊涂之举!”

如意一一记录下来,如此回复了楚将。

不久之后,得知姬长伯真的领兵亲征至此,楚将心中再有不甘,也只好领兵退出上庸,不过大军仍然占据了上庸以东的大片领土,以郧阳和房地为核心的庸国江东诸镇。

郧阳便是后世的十堰,房地则是古房国旧地,后世称房县。

算上江北商洛之地落入秦军之手,上庸归入汉国。

自此,庸国几乎覆灭,四家灭庸,最后成了三国分庸。

这个曾经跟随周天子讨伐殷商的牧誓八国之一,南方唯一的伯爵强国,在历代庸君,不懈的努力下,最终走向了亡国之路。

庸君的事迹被编纂成各种俗语,成语,言语,流传在华夏大地。

庸庸碌碌,庸人自扰,毋庸置疑,昏庸无能……

庸国残余势力,退往盘龙,与兵败的糜豹合兵一处,继续苟延残喘。

姬长伯将褒英部从汉中调到上庸驻守,囤积重兵,防御紧邻上庸的东部楚国势力。

秦军虽然占据商洛,但是毕竟隔江而治,姬长伯倒并没有将秦军当做主要威胁。

毕竟比起楚国,秦国国内犬戎作乱,北部晋国快速崛起,东部又有中原诸国压制,秦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盯着汉国。

所以姬长伯现在有时间回过头处理汉国境内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拿下安康,打通汉中到上庸的水路运输,待以后苍溪到汉中的水泥路修通,蜀地源源不断的资源输入,上庸就能迅速恢复过来,为日后汉国争霸中原做好准备!

三日后,庸国局势日趋稳定。

此时姬长伯正思考着上庸的未来,另一面,一封来自蜀地的急报正在三翎骑兵的飞驰下,送往上庸。

与此同时,渗透进入江北的锦衣卫发回情报,秦军在攻占商洛之后,分兵驻守,其主力已经开始回撤,秦国本土似乎发生了什么。

“有没有调查清楚秦军为何撤退?”姬长伯有些苦恼,因为秦军的撤退,助长了刚刚熄灭的楚军野心。

原本三方势力互相掣肘,谁也不敢第一个动手,因为一旦动手,很有可能让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秦军回撤,楚国必然会动一些歪心思。

“有传言说秦公薨了!”

“谥号什么?”

“暂不知,秦国方面的情报还需要一些时日。”

姬长伯点了点头,春秋的君王,除了鼎盛时期的春秋五霸,其他君主出名往往都是臭名昭着。

比如楚文王出名,是因为抢申侯老婆为妻。

郑庄公是因为欺骗母亲,捧杀弟弟出名。

……

秦国现在还在蛰伏阶段,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还没登上秦国君位,汉国来自北方的威胁就大打折扣,因为秦国直到秦穆公整合秦国国内,压制犬戎,统一西戎之后,才开始对外扩张,进攻巴蜀的。

现阶段不足为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军有何异动?”现在最大的威胁是楚国,必须时刻注意楚军动向。

“楚军一直在郧阳周边活动,似乎是庸国郧阳大夫不服楚军,一直在郧阳各地组织兵力抵抗楚军。”

姬长伯看向地图,郧阳可以说是庸国精华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渥。

“适当给予郧阳大夫一些支持,让楚国不要太舒服了。”姬长伯可不希望楚国安稳占据郧阳,到时上庸直面郧阳,自己还如何安心发展郧阳呢?

“诺!”一旁如花会意,当即应诺。

就在姬长伯还想聊上几句的时候,一匹快马从蜀地送来一份急报。

看完骑兵送来的急报,姬长伯脸色苍白,脸阴沉的都快要滴出血来了。

急报上字不多,但是事太大了。

母相争,后宫乱!

送信的骑兵连忙说起自己所知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