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烨离开之后,雷勇也大步走出营帐,走向向军鼓,一把推开挡路的士兵。
他抽出佩剑,剑尖直指东南方向:"传令全军,转向那处!我们要在秦军和巴军狗咬狗的时候,拿下那处!"
汉军大营瞬间沸腾起来,这支汉军从蜀地一路长途跋涉,通过宕渠进入鱼地,为的就是建功立业!
大战终于要来了!
三万将士在暴雨中迅速整装,雷勇的命令通过各级将领层层传达。
虽然依旧有人疑惑,为何改变行军目的地,但军令如山,汉军很快形成了一条蜿蜒向东南的长龙。
雷勇翻身上马,雨水打在他的铁面上,冰凉刺骨。
他回头望了一眼上庸方向——那里,姬伯安应该正陷入苦战。
庸国虽弱,但上庸城高墙厚,绝非轻易可破。
而秦军渡江在即,三方混战之下,上庸将成为绞肉机般的战场。
"将军,前锋已出发!"赵烨纵马赶来,“将军,我们孤军深入,若是战事僵持……"
"麋卢率领庸国军主力东出伐楚,那处守军不会超过三千,此战可速胜。"雷勇言之凿凿,"而且巴军攻打上庸,抽空了巴中各地守军,鱼地和巫地也没有余力顾及我们,此时就是最好的时机!"
暴雨中的行军异常艰难,泥泞的山路让汉军前进速度大减。
雷勇不断派出斥候,一方面监视上庸战况,一方面探查那处守军动向。
夜幕降临时,探马带回关键情报——那处守将果然已分兵支援上庸,城中守军不足两千!
"天助我也!"雷勇在临时军帐中一拳砸在案几上,"传令全军,抛弃一切非必要辎重,轻装疾行!务必在明日午时前抵达那处!"
当夜,汉军冒着暴雨急行军。士兵们用身体护住最后的攻城器械,在泥泞中艰难前行。雷勇亲自走在队伍最前,他的铁甲已被雨水浸透,却依然挺直腰背,为全军引路。
黎明时分,暴雨渐止。
汉军已能看到那处城的轮廓——它坐落于长江冲出群山的隘口,城墙虽不如上庸高大,却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谁控制了那处,谁就掌握了巴中地区的大门。
"果然守备空虚。"雷勇观察着城头稀疏的庸军旗帜和巡逻士兵,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传令下去,全军隐蔽休整一个时辰,拂晓发动总攻!"
汉军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那处城外的山林中。雷勇召集众将布置战术:"西门防守最弱,主攻方向在此。东门佯攻,北门埋伏。记住,此战关键在于速战速决,绝不能让消息传到上庸!"
天色微明时,那处城守军刚完成换防,正是最疲惫的时刻。突然,城外响起震天的战鼓声!
"敌袭!敌袭!"城头守军惊慌失措地大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所有人都关注上庸大战的时候,会有一支大军突然出现在城下。
雷勇亲自率领精锐冲锋,汉军的云梯迅速搭上城墙。那处守军仓促应战,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完全无法阻挡汉军的攻势。
"先登者赏百金!"雷勇大吼一声,亲自攀上云梯。一支箭擦过他的肩膀,带出一缕鲜血,他却恍若未觉,继续向上攀爬。
汉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登城。不到半个时辰,西门便被攻破。雷勇手持长刀冲入城中,所向披靡。那处守将试图组织巷战,却被汉军分割包围。
"将军,守将自刎了!"一名校尉跑来报告。雷勇点点头,大步走向城中心的官署。街道两旁的民居门窗紧闭,百姓们惊恐地透过缝隙观察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
正午时分,那处城彻底落入汉军掌控。雷勇站在城楼上,看着"汉"字大旗缓缓升起,取代了原本的"庸"字旗。他长舒一口气,转身对赵烨说:"现在,派人快马加鞭向王上报告——就说巴军在我军之前抵达上庸,我们改道南下,已经拿下那处!"
赵烨此时已完全信服,抱拳道:"将军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雷勇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上庸所在。他仿佛能看到姬伯安正在血战中挣扎,而自己已经悄然扼住了巴军的咽喉。
"传令加固城防,准备迎战巴军反扑。"雷勇沉声道,"姬伯安很快就会发现,他费尽心力夺取的上庸,将成为他的囚笼!"
夜幕再次降临时,斥候带回上庸战况——巴军已攻入城中,但伤亡惨重;秦军主力渡江后却按兵不动,似乎在观望形势。
雷勇听完报告,脸上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
他展开地图,手指从那处划向上庸:"姬伯安血战上庸,无非是想挟持庸君,好谋求庸国伯爵地位和领地。可以此子太小看庸国底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