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民风便是如此,女子若对男子心生爱慕,是不会藏着掖着的,大胆表达,认真述说,诗经里,男女表白的诗多的是。
“夜耿耿兮长嗟,星熹微兮将堕。愿随鸿兮高翔,惧罗网兮伤羽。"最后一句出口,姬长伯深深叹了口气。
“君若愿嫁,吾定不相负!”
一滴泪从姒好眼角滑落:"可褒国...终究不在了..."手中的剑也无力的垂下。
"不。"姬长伯突然握住她持剑的手,"姒姓会永远留在汉中。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继承姬姓和姒姓血脉,这汉中,依旧是姒姓子弟的。"
姒好浑身一震,短剑"当啷"落地。
她面红耳赤的踉跄后退几步,扶住廊柱才没有跌倒。
"你...你当真..."
姬长伯拾起短剑,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和那枚信物玉佩:"这是我之前拟定的婚书。"
夕阳透过廊檐,在竹简上投下斑驳光影,姒好接过婚书,看着上面的字迹,原本这婚书,是要呈交褒君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姒好怔怔望着那些字迹,突然掩面痛哭。
姬长伯正要上前安慰,姒好却推开了姬长伯。
“三日之后,祭祀大典照常举行,我会劝说大哥放弃君位,远赴蜀南承爵。但是我们的婚事,必须待我守孝三年之后才可以举行!”
姬长伯点点头,当即应允。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
一名锦衣卫飞奔入院:"君上!上庸军绕过城固,直奔汉中!城外驻扎的褒国世子请求支援!"
姬长伯神色骤变,转身欲走,却被姒好拉住衣袖。
"带上我。"她抹去泪水,将妇好剑收入鞘中,"我是褒国公主,亦有守土之责。"
姬长伯点点头,拉起姒好的手,走出了小院。
如今的汉中城,城中主要的部队,是公子林和锦衣卫共同组成的万余人规模的守军。
城南门外还有姬长伯的数千锦衣卫,城北则是褒国世子带来的陈仓和秦国的万余人联军。
上庸军数千人,绕过城固,直奔汉中。
姬长伯估计,庸君应该是得知了公子林叛乱的消息,想尽快赶到汉中,摘桃子的。
猜到庸君的心思,姬长伯觉得好笑,这庸君从偷袭盘龙城开始,似乎一直钟情于摘桃子。
偷袭那处是摘桃子,偷袭乌江是摘桃子。
甚至姬伯越之乱的时候,也是想出兵江州,继续摘桃子。
可惜江州遇到了姬长伯,桃子没摘到,丢了十万大军,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夜,汉中城外火光冲天。
上庸军借着夜色掩护,直冲汉中东门,似乎认定了汉中的守备力量不足。
于是姬长伯大手一挥,东门守军箭矢如雨,挡住了上庸军潮水般的攻势,给予了庸国军迎头痛击。
两军在汉中东门,展开了厮杀。
姒好跟随姬长伯到此,竟领着身边持剑的侍女,大步走上城墙。
一个九岁的女孩,领着一群女侍从,走上了城墙,她拔出妇好剑,持剑登上城楼,对守军高喊:"褒国将士听令!我乃先君之女,褒国公主姒好!现以先君之名命令你们,全力守城!奋勇杀敌!保境安民!你们的身后,是汉中百姓!你们的身旁,是袍泽兄弟!你们是褒国最勇敢的战士!"
顿时经历过叛乱的褒国军,顿时士气大振,他们与身边的巴国锦衣卫,共同杀敌,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
黎明时分,上庸军终于发现形势不对,准备退去。
城外一直观望的褒国世子,终于行动了,带着陈仓守军加入了战局。
而与其一路相随的五千秦军,却是按兵不动。
褒国世子一路追击,将上庸军杀的丢盔弃甲,一路狼狈逃回城固。
第二天,浑身是血的褒国将领激动的走到姒好面前:"公主!末将愿誓死效忠!"
姬长伯望着晨曦中姒好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倔强的女孩,或许真能成为他平定汉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