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超过一个就是赢了一个

一段楼梯 许雪苋 1578 字 13天前

她在小镇上长大,初中那三年所目睹的,就是左邻右舍天天吵架。彼伏而此起,是泼妇骂街,是声嘶力竭,声音可以传到一二里之外。那些刚从农村里出来的家属们,大字不认识几个,最擅长的就是翻旧帐,骂人骂祖宗三代,为的全是一些芝麻小事。

她们处理起事情来,就像三岁小孩子一样。吵完架之后,甚至可以长达几年,谁也不理谁。男人们毕竟是有工作的,心胸要开阔得多,倒并没有被牵扯到这些女人们的争斗之中。但是如果有两家女人在,他们也会互相不说话。那场面,真的是有点滑稽。

在老家,外婆也是很能吵架的。因为她小时候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很聪明,过耳不忘。在旧社会,家里请先生教男孩子念书,女孩子总是只有靠边站。即便是靠边站,她也会背她哥哥们背的所有复杂的书,甚至是比他们还更早背会。

她比所有的那些家属,都还要能说会道。并且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声音也宏亮。因此,必须好好读书,不然吵架都没有内容。不然吵架都哑口无言,没有话语权。

在老家,外婆的工作就是做饭,做媒和吵架,帮人算帐。家里没有一个男人,外婆就靠拄着拐杖站在大门口吵架,保护全家。

后来,全家到了小镇上,父亲不允许她这个样子了。因为就算不吵架,他也能够庇护全家。所有的争吵,都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生存。就算是父亲已经去世了,他的下属和朋友们,依然会念及他的好,依然会护着她们。

母亲算是有点文化了,她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她就从来都没有参与过她们之间的争吵。

母亲当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全国小学毕业生总人数还不到两百万。而当她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全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五的女孩子顺顺利利地念完了高中。是教育,让我们能够轻轻松松地使用机器,从而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之中,从而参与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大分工之中。

建国之初,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除了几个大城市,各个城镇之间全是泥土飞扬的土路。赶着牛马出行,穿着草鞋走路出行。南方有山地,有丘陵的各个乡村之间,仅有羊肠小道相连。

茅草房占了绝大多数,文盲占了绝大多数,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能够明事理,勤思考?

我们开夜校,办成人扫盲班。我们建学校,让那些本该去放羊种地,直接获得收益的孩子去学文化。舍得播种,方有收获。舍得眼前利益,舍得鼠目寸光,方有秋后硕果。

爱情,也是。

经过四十多年的辛苦建设,再经过改革开放和八十年代的蓬勃发展。我们的国家也已经由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成功地转型为了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因此,教育不仅改变个人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我们是多么地渴望赶英超美,但是,他们已经发达了好几百年了。他们也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发达,非常重要的是他们经历了文艺复兴。

从此,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这些细腻精准的事物,得以井喷式地爆发。从此,这些从前高不可攀的东西,照耀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它不仅仅只是改善了生活,最重要的是训练了普通人的大脑。从而,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