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全息摄像机的镜头,她看到机械巨鲸前端张开直径三公里的环形口器,木星标志性的氨云被螺旋状吸入,在幽蓝的电磁场中分离出液态金属氢的银色溪流。
总工程师周臣深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轻划,液态金属模型立刻分解成数百个发光模块:“看这里——”
他指向巨鲸中段隆起的晶体结构,“量子珊瑚群正在对氢氦混合物进行同位素筛分,氦-3会通过背部的输送管直达燃料舱。”
模型突然放大,显示出十二个足球场大小的球形舱室,每个舱室表面都跳动着危险的蓝光。
安娜的智能眼镜突然弹出危险警告,她下意识后退半步:“这些辐射量”
“放心,超流体氦-3被约束在真空磁泡里。”
周臣深笑着打了个响指,模型瞬间转换成安全模式,“知道为什么选择鲸鱼形态吗?”
他伸手拨动全息投影,巨鲸的尾鳍突然喷射出横跨千公里的等离子焰,“每小时三千吨燃料产生的尾流,足够把冥王星推出轨道——但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
随着他的解说,监控画面里突然亮起璀璨星河,现场的众人注意到数以万计的银色莲花在木星云层中绽放,每朵直径百米的机械花都在向巨鲸传输数据流。
“这些探测器同时承担着气象调控功能。”周臣深调出实时模拟图,原本混乱的木星大气层竟然显现出规律的六边形网格,“我们正在给太阳系最大的风暴打上人类文明的烙印。”
安娜的录音笔突然发出过载警报——她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屏息太久。
当镜头扫过巨鲸背部时,她终于找到最震撼的比喻:“这哪里是工业平台,分明是把整座化工厂塞进了星际战舰!”
“准确地说,是地球上最大化工厂的十万倍效能。”
周臣深在全息地图上标出红点,火星基地的轮廓在巨鲸模型旁小得像粒芝麻,“知道为什么选择木星吗?它的氢氦储量足够全人类使用五亿年——不过我们打算在五十年内把它变成银河系最大的加油站。”
此时监控屏突然跳出红色警报,安娜看到巨鲸正在穿越宽度达地球三倍的超级风暴。
没等她惊呼,量子珊瑚外壳突然泛起波纹,风暴中骇人的闪电竟被驯服成流淌在鲸背的能量脉络。
周臣深的声音带着工程师特有的骄傲:“看,连木星的雷霆都在为我们充电。”
现场的所有记者此时都是满脸的震惊,眼前的一切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红龙协会的壮举在这个世纪内都是人类文明中绝对顶尖的存在,没有任何第二个协会在本世纪内能够追的上。
红龙协会已经完全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绝对第一位存在。
当地球上的EUA这边还在争论“行星开发伦理”时,欧罗巴冰层下已建成占地两百平方公里的立体城市。
曾经用在蓝海星的深海生态技术在这里得到极致发挥——直径三公里的“水立方”生态穹顶中,量子珊瑚构建的循环系统正将木星辐射能转化为宜居环境。
最令地球科学家震惊的是资源转化区——银色藤蔓状结构正以每分钟三厘米的速度生长,将冰层中的甲烷与水分解为氧气和碳纳米管。
当NTA代表团试图采集样本时,这些生物机械突然喷射出淡蓝色雾气,将他们携带的金属设备镀上一层防辐射结晶。
“这是主动防护机制。”
工程师王铜微笑着通过全息影像解释,液态金属终端在她手腕上流动成操作界面,“每株转化体都连接着炎黄系统的安全协议,确保核心技术不被逆向工程。”
“抱歉了各位,这是核心程序之一,连我也无法避免。”
王铜引导着众人往前走,他们很快就看到了更为壮观的一幕——在木星大红斑中央,十二座戴森云收集器正在构建终极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