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家正式参与官营生意后,原本想着终于能松口气,大干一场。
可谁能想到,这刚一开始,就像掉进了麻烦堆里。
官营生意的订单要求严格得超乎想象,尤其是丝绸的质量和工艺标准,好多细节都比苏家以往的生产规范高出一大截。
丝绸厂里,工人们为了这批订单,那是没日没夜地忙活,每个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
年轻的学徒小张,这几天眼睛熬得通红,布满了血丝。
他坐在织机前,双手机械地重复着手里的动作,心里却越来越着急。
看着织机上那怎么都织不好的丝绸,他忍不住嘟囔:“这织法也太难了,我都试了这么多次,怎么就是做不好呢?
要是因为我耽误了大家,那可怎么办?”
他越想越自责,手上的动作也越发慌乱。
旁边的老师傅,经验丰富,可面对这特殊的织法,也没了往日的从容。
他眉头紧紧皱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手里的梭子在丝线间穿梭得不再那么顺畅,时不时还会卡顿一下。
他一边努力调整着,一边自言自语:“我干了这么多年织工,什么样的活儿没见过,可这特殊织法还真是头一遭遇到。
这批订单对苏家太重要了,可不能砸在咱们手里啊。”
老师傅心里清楚,这次要是搞不定,不仅会影响苏家的声誉,大家之前的努力也都白费了。
这时,另一个年轻工人凑过来,着急地说:“师傅,这可怎么办啊?
再这样下去,咱们的进度肯定赶不上了。”
老师傅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别急,咱们再想想办法。
大家都多琢磨琢磨,肯定能找到窍门的。”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老师傅心里也没底。
小张停下手里的动作,抬起头看着老师傅,眼里满是无助:“师傅,我是不是太笨了,怎么别人也做不好,我就更不行了。”
老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这么说,这织法本来就难,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多试试,总会成功的。”
其他工人也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觉得是不是咱们的手法有问题啊?”一个工人说道。
“可我都按照要求做了呀。”另一个工人回应道。
大家七嘴八舌,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气氛变得越发压抑。
就在这时,苏浅悦走进了车间。
她看到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走上前,大声说道:“大家先别着急,困难是暂时的。咱们一起想办法,肯定能攻克这个难关。”
工人们听到她的话,都抬起头看着她,眼神里有期待,也有一丝怀疑。
苏浅悦接着说:“我知道这特殊织法很难,但咱们不能被它吓倒。大家都说说,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于是,工人们又开始纷纷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苏浅悦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心里也在盘算着解决方案 。
染色车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染料味,大刘师傅站在染缸前,眉头拧成了麻花,眼睛死死盯着缸里那批颜色怪异的丝绸。
这批丝绸的颜色就像跟他作对似的,深一块浅一块的,毫无规律,而且轻轻一擦,掉色还特别严重。
大刘师傅无奈地叹了口气,满心焦虑:“这颜色调配比我想象的难多了,试了这么多次都不行,真急死人了。
再这么下去,可怎么交货啊!”
旁边的几个工人听到大刘师傅的抱怨,都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染缸里的丝绸,也是一脸的愁容。
年轻的小李挠了挠头,说道:“师傅,我感觉咱们之前的方法都试过了,可就是找不到问题出在哪。”
另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工人也附和道:“是啊,这新配方太折腾人了,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搞的颜色。”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提出各种可能的原因。
有人觉得是染料的比例不对,有人怀疑是染色的温度没控制好,但谁也拿不出一个确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大刘师傅看着大家,心里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