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未来变局,刘备刘封论荆州(4K)

片刻后。

刘封登上大船。

刘备爽朗的声音也随着响起:“吾儿何来迟也?”

刘封忙上前行礼,不卑不亢:“儿臣拜见父皇。新城军政大事皆系儿臣一身,不敢疏忽,故而来迟。”

刘备大笑:“吾儿勤勉,吾心甚慰。”

香醇的酒味,飘入鼻间。

刘备令人在船头设下桌席,与刘封同席而坐,询问刘封在南乡这几个月的战事。

虽然刘封早已派人将战报送至襄阳,但刘备更想亲耳听到刘封口述在南乡的战事经历。

当听到刘封以身为饵时,刘备的脸色也添了几分紧张。

“吾儿,你如今贵为燕王,岂能还如以前一般冒险?倘若被曹真识破,你命休矣!今后不可再这般莽撞!”

刘备的关怀,让刘封心中生出几分暖意,顿觉南乡受的艰难苦楚都值了。

想到这里,刘封拍了拍胸口,道:“儿臣保证,下次能不冒险的时候绝不冒险。”

言谈间。

刘备又聊起了襄樊的防务:“倘若吾儿来守襄阳,会如何防守?”

刘封沉吟片刻,问道:“父皇是想问狭义的防守还是广义的防守?”

刘备微微惊讶:“何为狭义?何为广义?”

刘封向马良寻来纸笔,勾勒襄阳的防御体系:“狭义的防守,则是战术攻防。

可扩建樊城,令樊城南门连通汉江,东西两面都增设高墙。

再于战时,在襄阳和樊城间搭建浮桥,以船为基,铁索连环,保证两城之间的物资供应不会断绝。

此即为狭义。”

片刻后。

刘封又勾勒出几处地理。

“然而,襄樊虽有防守地利,但并不能完全阻隔魏军南下。

倘若魏军在北岸河道密布木桩铁链,建坞造船,然后渡船过江,先取砚山等地修建坞堡,再取襄阳以南。

襄阳纵然稳如泰山,也仅仅只能自保。

或是魏军不打襄阳,直接走石阳取夏口,亦可突入襄阳后方。

故而,广义的防守,需要从战略上考虑:纵深部署、水陆联防。

可将江陵、鄂城为荆州水陆支点,与襄阳构成‘攻守控’三角体系:襄阳主攻,鄂城主守,江陵控扼荆州诸郡联防。

同时屯田储粮,加固城防,保证后勤和民心的维系。

刘封一面勾勒地理,一面向刘备描述襄阳的战略防御体系。

刘备一开始听的时候还在点头,听到后面眼神就变得有些怪异。

侍立在刘备身边的马良,忍不住打断问道:“燕王殿下,请恕我冒昧一问,为什么是鄂城而不是夏口?鄂城如今在孙权手中,你这广义的防守,岂不是还得先打孙权,夺下鄂城?”

刘封将笔在鄂城的位置一勾勒,道:“马侍中言之有理!的确得先打孙权,夺下鄂城!

我听闻孙权在鄂城南部建武昌新城,又设武昌郡,辖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五县。

更是迁徙了大量的士民,要打造以武昌城、邾城、鄂城、樊口、西山山脉为主的水陆要塞。

虽然孙权为人反复无常,但在设置武昌郡这事上,我也挺欣赏孙权的胆略的。

若能将其夺取,那我所计划的以襄阳为顶点、江陵为西翼门户、鄂城为东南壁垒的防御网,也就形成了。

更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刘备看着刘封勾勒的地理低头静思。

一旁的程畿又问:“殿下所言虽有道理,但眼下征战多时,我等也无余力再去取鄂城了。”

“不急。不急。”刘封轻笑道:“孙权的武昌新城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好的,等孙权建得差不多了,再出兵也不迟。就怕孙权怂了,直接又跑回建业去了。”

程畿一愣。

等孙权修得差不多了,再出兵也不迟?

用孙权的人力物力财力,为陛下修一座武昌新城.

貌似,也很有道理!

刘备也看明白了刘封的意图,开怀大笑:“吾儿所谋,甚合心意啊。孙权连番背盟,甚是可恨,也该让孙权品尝反复无常的代价了。”

随后。

刘备又问及对曹仁等人的处置。

刘封没有立即回答,低头静思。

刘备也没惊扰。

前面问刘封如何防守襄阳是在考校刘封的军事水平,此刻问如何处置曹仁等人就是在考校刘封的政治水平了。

到了刘封这个位置,是不能仅仅只会统兵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