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波涛手捧着那小巧的方镜,眼中满是喜爱之色,翻来覆去地打量着,爱不释手。他常年在生意场上奔波,走南闯北,对这些新奇独特的小物件向来没有抵抗力。
聂芊芊瞧他这般模样,笑着说道:“蒋老爷既然如此喜欢,这小镜子便赠予您了。”
蒋波涛眼睛一亮,真诚道谢,又赶忙问道:“这镜子可否用于售卖?”
聂芊芊解释着:“我也是机缘巧合,经过多次试验才做出这东西。眼下数量稀少,除去店里要用的,所剩无几。而且制作工艺尚不完善,待成熟后,或许有机会大批量生产销售。”
聂芊芊心里清楚镜子的制作工艺,只要假以时日,在此地成功制作镜子并非难事,如此一来,便能名正言顺地大规模售卖了。
镜子这物件特殊,不像胭脂水粉,只需一句天然材质、中药成分、独家配方,便能打消众人的好奇与疑问,挣钱的方法有很多,她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蒋波涛略作思忖,说道:“我曾听说远在西洋,是有这样的东西的,可对外说这是西洋舶来之物。先别急着量产,物以稀为贵,目前无法大量制作,那便是稀缺货,更能吸引人,若要售卖,价格也可以定的高些。”
聂芊芊深表赞同:“没错,前期主打稀缺性,仅这镜子就能为铺子吸引不少客流。百姓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镜子,定会好奇地前来店里一探究竟。人多了,看着看着,就有可能买货。”
蒋波涛兴奋得搓着双手,内心犹如燃烧着一团火焰,在聂芊芊面前来回踱步。
他越琢磨,越觉得这生意前景广阔,心中的激动之情愈发难以抑制。
“引流的稀缺货品,内服外养的产品,独特的服务体验,这简直太绝妙了!绝妙至极!”
他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能让自己如此热血沸腾、满怀期待的生意了。
他深信,这铺子一旦开业,必将轰动整个福林县,不,甚至能在全省引起轰动。
“可想好铺子的名字?”蒋波涛满怀期待地问道。
“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