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帝制以来,发生了太多因皇帝一意孤行而天下哀嚎的事件。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与文化专制、秦二世时期的指鹿为马与权力异化、汉高祖时期的冤杀韩信、汉武帝时期的穷兵黩武与民生凋敝、巫蛊之祸与皇权猜忌……
如果真的历数下来,几乎每一任皇帝,哪怕不昏庸,也都有其任性之处,除非如前汉末年皇帝不当权,结果却有了王莽篡汉。
于是,本来与新制派相斗正欢的旧制派,因为杨修,很快便败下阵来。
旧制派在《治理之道》专刊上的文章越来越少,最后导致《汉报》社在专刊上宣布,由于旧制派的文章越来越少,故而将辩论专刊变成“讨论大汉新制如何能促进大汉更好发展”的专刊。
杨修在稷下学宫出名了。
接任管宁出任稷下学宫宫主的郑玄郑康成,在一次与田奇的闲聊中,把此事告诉了田奇。
郑玄郑康成,北海人士,东汉末年着名的经学家。
作为两汉经学集大成者,人们把他的学说赞誉为“郑学”。
他一生中,多次婉拒朝廷的征辟,一心只为讲经着述。
直到管宁任稷下学宫宫主后,几次上门,才请出这位青州学术界的大神。
毕竟,稷下学宫不是官办,而是民办,准确地说,是蔡成私人赞助,实乃民间士子求学问、做学问之所。
郑玄入稷下学宫,一点也不耽误他讲经着述。
蔡成干嘛出钱搞这么一个私人机构?
当时蔡立是青州牧,代表官方。
那谁来代表民间呢?
自然是那些未入朝为官的士子,其中大多还都是寒门士子。
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他们聚于稷下学宫,蔡成就可以很方便地与他们共同探讨各种学说。
蔡成在青州默默发展的三四年间,这些士子在蔡成潜移默化影响下,对新农体系及蔡成在青州推出的其他各种新制,不仅顶礼膜拜,还日以继夜地钻研、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