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读书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怕的便是读书人“造反”。
读书人一旦形成汹汹之势,任何政权都要抖上三抖。
“党锢之祸”才过去二十几年,难道天下读书人又要闹将起来?
且不说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北宋的“太学生的伏阙上书”、南宋“庆元党禁”、明朝的“东林党争”这些属于读书人的群体事件,单说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便知学子、士子的群体事件,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了。
“麻烦诸公详细说说。”蔡成诚恳地说道,可眼中却掩饰不住地担忧。
“志才参与了内阁谋划,还是志才来说吧。”郭嘉把戏忠推了出来。
戏忠沉思了一会,郑重说道:“此事还是由丞相亲自为公子讲解为上。毕竟,总体策略是丞相提出来的,其他人都是在丞相的总体策略上进行修修补补。”
蔡成点了点头。
既然总体策略出自荀彧,让荀彧亲自讲解,可以讲得更深入一些。
蔡成准备与荀彧单独约个时间,只说这一件事。
蔡成想清楚后,笑着问道:“北攻南守东收西融,这个战略很好,可否具体说说?”
“奉孝,此方略乃汝与丞相共同提出,便由汝来说。”朱儁说道。
“本来丞相之意是按公子留下的规划执行的。可公子倒下后,天下异动,不得不在公子之方略上加以修改。
“其实,公子倒下后的第一战,还是公子计划的,便是攻克随县一战。”
郭嘉按时间顺序给蔡成讲述。
随县一战,是蔡成在建立内阁后,便定下的进攻方略。
他不能让襄随谷道被对手掌控。
襄随谷地东是桐柏山,西是大洪山,两山夹一谷,溠水沿谷道而下,并于后世武汉注入长江,是江夏与南阳之间的唯一通道。
襄随谷地的北面是襄乡(后世的枣阳市),卡住襄随谷道的北面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