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军事学院,活都是管笃干。
皇甫嵩和朱儁两人,沉浸在《冷兵器战例精选》、《地形学》、《军事战略学》等军事典籍中,每天手不释卷。
但只要有事,两人从来没有推辞过。毕竟,两人在京都及周围的人脉资源,可不是管笃能比的。
管笃向蔡成请求,待军事学院筹建完毕后,他还要回军团,哪个军团都可以。
他要亲自参与战争。
至于蔡成答应没答应,谁都不知道。
其实,管笃也知道,主公急着建立军事学院,必然是有其深意。
好在有青州军事学堂的底子,还有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在京都的人脉资源的辅助,管笃的筹建事务还是挺顺利的。
其实,蔡成根本不知道,除张辽和张合两人外,高顺、高览、华雄、公孙瓒、徐荣、孟达、赵云,甚至包括郭嘉、张杨、沮授、田丰、田豫、贾诩等人,都对什么军事学院丝毫没有兴趣。
这些人要么实战经验丰富,要么饱读圣贤书。任何一个都读过兵书。
他们可不认为,他们需要回炉重造。
最重要的,他们还知道,给他们上课的,竟然都是一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据说,这些人就是大帅在青州时,用了足足三年多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军事学院的先生。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除管笃之外,竟然无一人上过战场。
对于听这些没见过血的、毛都没长齐的年轻先生,他们不仅不服气,甚至都起了在上课之时,难为一下这些先生的心思。
既然是大帅的命令,他们当然得服从。可如果不能从这些年轻先生身上学到东西,那可就有这些年轻先生好看了。
在蔡成看来,这些将领无论是对全新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甚至是指挥才能,还是对自己的忠诚度,真比不上自己培养的将领。
原来蔡成的打算是新的将领全部要从大队长做起。
可后来又想到,真要是如此,由于训练营出来的人成长太快,这些将领,除张辽等个别人外,其他人可能永远没有冒头的机会。
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这些人一加入,就直接任命高官。
如此便不会过于偏离正史。等他们在史册上留下痕迹之后,再对他们进行培养。
如果培养不出来,那就算了。
扯远了。回到驺县战场。
等何山、高顺、高览三人赶到驺县时,他们只能看到打扫战场。
既然陈登选择了据城坚守,那就对不起了,不全歼都对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