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断,青州军能绕到臧霸军的身后,必然是从泰山郡、齐国和琅琊国三郡交界之地,穿越大山过来的。
他不知道青州军为何能穿越根本没路的大山,可他知道,这是不让琅琊国发现,又能绕到臧霸军身后的唯一途径。
他率领的大军入济北国,也就等于进入了泰山的边缘。
青州军极有可能利用泰山的地形,再一次绕到他的身后,利用山地对他两面夹击。
怎么办呢?
他想到一条妙计。
在进入济北国前,他就派出上千斥候,穿的还是普通百姓的服装,利用黑夜,悄悄地脱离军队,像撒沙子一样,分布在泰山的山脚下。
无论青州军从哪里出来,都逃不过斥候的眼睛。
可斥候跑不过青州军怎么办?
跑不过青州军,青州军就会在斥候报信之前,率先抵达他的身后。
他为什么派出上千斥候,当然是为了快速传递消息。
他把斥候布置成以他为中心的散状链条。
只要最前面的斥候发现了青州军,那个斥候只需要跑上两里左右,就会有一个骑马的斥候在接应。
骑马的斥候接到消息,根本不会管跑来报信的斥候,而是马上策马疾驰,回来报信。
青州军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战马疾驰吧?
总之,陈登把军中为数不多的战马,全部交给了斥候,目的就是能及时获得探报。
他能提前得到消息,就不会让青州军能够抵达他的身后。
可这样,他的行进速度不就慢下来了吗?
他根本不怕。
还没进入鲁国时,他就让人给鲁国和济北国的士族送信了。
信当然是他父亲陈珪亲笔所书。
而鲁国和济北国的世家大族,当年可都是参与了“犯青州”的。
所以,他并不担心粮草供应不上。鲁国和济北国的世家大族,早给他准备好了。
眼看要进入泰山时,他又改变了行军方向,根本不靠近泰山,而是继续绕远路,走兖州东郡的富成、谷城,一路向北,由临邑转向东北,一路杀入平原郡。
一句话,他要绕过泰山,不给青州军埋伏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