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这棵盘踞朝堂多年的大树轰然倒塌,带来的不仅是权力格局的剧震,更仿佛扫清了一层厚重的阴霾,让许多原本被压抑、被阻碍的事物,得以破土而出,迎来新的生机。
叶明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虽然仍兼管工坊和新军,但这“兵部右侍郎”的实职,意味着他真正拥有了在朝廷军事决策中发声的权力。
他没有急于在兵部烧那“三把火”,而是首先配合太子李君泽和二哥叶风,进行着平稳的权力过渡和人员调整。
清算靖王余党是必要的,但叶明深知,过度的株连和清洗只会造成新的恐慌和对立,不利于稳定。
在他的建议下,太子主导的清查司主要针对核心党羽和罪证确凿者,对于许多被裹挟或仅是趋炎附势的中下层官员,则以训诫、调职为主,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朝堂的紧张气氛,也赢得了部分官员的好感。
朝局初步稳定,叶明便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期待已久的制度革新。借着铲除靖王、新军威势正隆的东风,“特科取士”的章程,在经过部议稍作修改后,终于由李云轩正式下旨颁行!
旨意明确,为广纳贤才,弥补进士科之不足,特设“算学特科”与“工造特科”,不定期由朝廷下诏,面向天下士民征选专才。
通过特科考核者,不授传统翰林清贵之职,而是直接进入户部、工部、军器监等对应实务衙门任职,待遇从优,晋升通道单列,凭实绩说话。
此诏一出,再次在士林中激起千层浪。虽然仍有不少守旧文人嗤之以鼻,视其为“杂流”,但对于许多精通算学、工巧却科举无门的寒门子弟,乃至一些对此道有兴趣的庶民而言,这无疑是黑暗中透出的一线曙光!
消息迅速传开,民间反响之热烈,远超预期。
叶明亲自参与了首批“算学特科”考题的拟定。
题目摒弃了虚无的经义,全是贴近实际的算数问题,如田亩丈量、粮谷堆算、工程土方、军饷分配等,旨在选拔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算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