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星火传讯 北境狼烟

送走太子,叶明毫无睡意,立刻回到书案前,开始详细设计信号火箭的结构。

箭体材料、火药舱隔离、延时引信的计算与制作、彩色光剂的配方(利用铜盐发绿光,锶盐发红光等基础化学原理)……一个个细节在他笔下流淌而出。

次日,叶明以“研发新型联络焰火,用于边军夜间标识”的名义,向冷锋报备了新的研究方向。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焰火在本朝并不罕见,用于军事也有先例,只是未曾系统化。

冷锋检查了计划,见所需火药剂量确实很小,且侧重于信号传递而非破坏,在请示皇帝(或许皇帝也有默许)后,便予以批准,但依旧要求全程监督。

“惊雷”项目组终于有了新的、明确且迫切的目标,在冷锋冰冷的注视下,重新焕发了活力。

石柱等人听说此物能助大少爷和边军将士,干劲十足,小心翼翼地按照叶明的设计,开始试制。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引信的延时很难精确控制,不是提前在空中就炸了,就是落地后才响,成了哑火。彩色光剂的亮度、颜色纯度也需反复调试。

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紧迫的需求,所有困难都显得不再那么可怕。叶明带着项目组,一次次试验,记录数据,调整配方和工艺。

那一声声在高空炸响、绽放出不同颜色火光的“火箭”,成了格物院后山试验场新的风景。

虽然依旧有皇城司的人记录着每一次爆炸的高度、亮度、颜色,但在他们看来,这确实更像是改良版的焰火,与那日地动山摇的“惊雷”相去甚远,警惕性不免放松了些许。

半个月后,第一批十支三种颜色(红、绿、白)的定型信号火箭终于试制成功。

它们可以在发射后,稳定地在离地约五十丈(约150米)的高度爆炸,声光效果明显,在晴朗夜间,方圆十里内清晰可见。

叶明立刻通过太子安排的秘密渠道,将这批信号火箭连同使用说明,紧急送往北境叶秋军中。随行的,还有两名精通发射和识别的格物院工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乎是掐着时间点,就在这批信号火箭送达北境边军不久,一个秋风肃杀的傍晚,北狄的铁蹄,终于踏破了边境的宁静,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猛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