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瑾不知疲倦的催促和宋应文以及工匠们的努力下,第一批量产的“丝悬指南针”终于制作完成了!
相比于叶瑾最初那个玩具般的模型,这批指南针有了质的飞跃。
指针是用最好的人工磁石(利用地球磁场磁化过的钢针)精心磨制而成,磁性更强更稳定。
悬挂指针的不再是易断的丝线,而是极细的蚕丝经过特殊油脂浸泡处理,既坚韧又不易扭曲。
最重要的改进在于指针下方的方位盘。不再是简单的“东南西北”四个字,而是被精细地刻划成了二十四个方位(即罗盘上的“二十四山”),并用红黑两色清晰标注。
整个指南针被密封在一个精心制作的铜制圆盒内,盒盖镶嵌着透明的水晶薄片,既便于观察又能防尘防潮。
盒底还设有卡槽,可以固定在桌面或船舱内。
叶瑾兴奋地捧着其中一个成品跑到叶明面前:“哥!你看!做好了!宋先生说,就算坐船摇晃,它也能指准方向!”
叶明接过那沉甸甸、冰凉精致的铜盒,打开盒盖,轻轻拨动那根乌黑锐利的磁针。
磁针在水晶片下微微颤动,如同拥有生命一般,最终稳稳地停驻,针尖精确地指向刻有“午”字的南方方位。
“好!太好了!”叶明难掩激动。这已经是一件极其实用的导航仪器!其精度和可靠性远超这个时代任何类似的指南工具。
“立刻测试!”叶明下令。他让下人找来一辆马车,将一台指南针固定在内,然后在京城内外不同道路上来回奔驰。
结果令人惊喜:除非遇到极其剧烈的颠簸,指针大多时间都能保持稳定的指向!
他又让人将另一台指南针带上府里的荷花池小舟,模拟船只晃动。在水波荡漾中,指南针的指向虽然略有摆动,但始终能清晰地指示南北基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