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稻。"李君泽凑过来解释,"从岭南快马运来的良种,配合你那个深耕密植的法子——"他突然压低声音,"亩产三石三斗。"
叶明手指一颤。这个数字比国公府庄子还高出五成,放在往年简直不敢想象。
赵老六引着二人沿田埂巡视。水渠里居然还养着鱼,肥硕的鲫鱼不时跃出水面,溅起银亮的水花。
"稻鱼共生。"老庄头咧着缺了门牙的嘴笑,"鱼吃虫,粪肥田,一亩地多收三成。"
转过一片竹林,眼前出现座新建的粮仓。青砖到顶的仓廪足有三丈高,门前排着十几架改良过的风车,正呼呼地扬着新谷。见贵客到来,正在劳作的农妇们连忙捧出还冒着热气的米糕。
"尝尝。"李君泽直接用手抓了一块,"用的是新碾的米,加了枣泥。"
米糕入口绵软,带着新米特有的清香。叶明注意到仓库角落堆着几十个陶罐,标签上写着"除虫药壮苗粉"等字样。
"按三公子书里写的方子配的。"赵老六顺着他的目光解释,"真神了!往年闹蝗灾,今年连个虫影子都没见着。"
夕阳西沉,庄子里的灯笼渐次亮起。打谷场中央燃起篝火,庄户们搬来长桌条凳,摆上各色农家菜肴。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口大铁锅,炖着现杀的鸡鸭和刚摘的时蔬,浓香四溢。
"殿下坐这儿!"几个孩童抢着给太子擦凳子。
李君泽毫不讲究地撩起衣摆坐下,接过庄户敬来的米酒一饮而尽。酒过三巡,老赵头忽然拍手,十几个青壮抬着个古怪机器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