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检查了一遍他们的装备,又叮嘱道:“路上注意安全,不求快,求稳。遇到当地的部落,客气些,多打听果树的事,要是能换点种子回来最好。”
“放心吧扶苏先生!”二柱拍着胸脯,“俺们一定把事办妥!”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山口,孙健忽然撞了撞扶苏的胳膊:“你说,等他们把果苗带回来,再过几年,这黑风口会不会变成花果山?”
扶苏望着远处的群山,晨光正一点点爬上山峰,把岩石染成红色。他忽然笑了:“说不定呢。到时候,咱们就在这儿修条路,让关内的人都来尝尝焉支山的果子。”
山风掠过耳边,带着雪后的清冽。扶苏摸了摸怀里的放大镜盒子,又看了看身边啃着肉夹馍的孙健,觉得这清晨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暖。他们的路还长,要修烽火台,要引水渠,要种果树,要教百姓读书写字……但只要脚下的土地还在,身边的人还在,这日子就总有奔头,像这黑风口的晨光,再冷的夜,也挡不住它爬上山头。
二柱他们走后的第三日,阳安城下起了开春的第一场雨。细密的雨丝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把刚抽芽的柳枝洗得发亮。孙健蹲在粮仓门口,看着新磨的玉米面在竹筛里簌簌落下,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马蹄声——是二柱他们回来了。
“将军!扶苏先生!”二柱浑身是泥,怀里却紧紧抱着个布包,冲进院子就喊,“成了!咱们弄到冬桃的树苗了!”
孙健一把抢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裹着十几株带着湿泥的幼苗,细枝上还沾着几片嫩绿的新叶。“这就是能在寒地里结果的冬桃?”他小心翼翼地捏着幼苗根部,生怕碰断了须根。
“可不是!”二柱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那部落的老首领说,这桃树种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冬天零下十几度都冻不死,明年就能挂果。俺们还换了些荞麦种子,他们说这玩意儿耐贫瘠,比麦子还好种。”
扶苏正蹲在屋檐下翻晒草药,闻言笑着起身:“快把树苗拿到后院暖棚里,我早让人准备好了腐叶土。二柱,你们路上没遇到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