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仅仅相隔数个月,又失去了它的主人。
朱高炽健康的相关信息,徐闻这里是有即时情报的。
他也尽了自己最大可能,想挽回这个挚友的性命。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四海商会医药研究所里面,有些国公府几位少爷小姐都没有看过的地方,一直在研究相关药物和治疗方法。
经过多方的讨论和求证,研究院里汇聚的各方名医和太医院里面结论一致。
朱棣还是多年征战累积起来的旧伤,时候到了就是到了,没有太好的办法。
朱高炽则是因为脚疾,加上身体肥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太医院所能给出的治疗方案,已经是最稳妥的了。
研究所这边主要突破的还是各种疫病防治,还有外科手术,这些都不能帮助朱高炽调养现在的身体。
哪怕是坐拥天下的大明天子,最后也只能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徐闻到济南来,未尝不是想躲避那种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命运降临,夺走好友生命的痛苦。
徐闻以为只要自己看不到,内心会好过一点。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
他现在开始后悔,为什么自己不在北京,也好在朱高炽弥留之际,能够陪着他说说话,让他心里舒服一点。
“太子在哪里了?”
下面暗卫回报:“丙字队,丁字队已经出动,全力护送太子回京,应该快到山东了。”
有过上一次的经验,这次朱瞻基年轻,身体也不错,干脆直接策马北上,速度也比自己父亲快很多。
徐闻也知道自己在山东躲不下去了,便吩咐道:“让护卫们准备一下吧,我们回京师。”
纵使内心有万千思绪,他都不能表露出来,只能将这些悲伤压到心底。
徐闻清楚,大明朝还需要自己。
哪怕一年陨落两位帝王,帝国还是要继续走下去,迎来新的天子。
朱高炽登基后,还是想尽自己所能,为大明培养出一个合格继承者。
所以跟朱棣一样,册立皇太子后,便让朱瞻基坐镇南京,试着学习处理相关政务。
南京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子,完全能够让太子提前适应。
让太子朱瞻基在南京见过,还有另一层深意。
朱高炽想迁都,把京师迁回南京。
他从一开始就不支持迁都北京,只是当初畏惧永乐帝,没有表达出。
朱棣当年执意迁都北京,是基于国家战略,当年北方的蒙古人始终是大明的威胁。
迁都北京,可以更好的威慑北方,守住过门。
同样,北京也是朱棣的龙兴之地,他十几岁就藩后,便一直在北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