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梦瑶突然说道:“爹,您不是说过,这桃江一路向东连接着贡水,可以到金陵城吗?云哥他们可以走水路呀!”
这话音刚落,凌云三人欣喜地异口同声问道:“真的吗,陆叔?”
陆梦瑶她爹说道:“听老一辈的人讲,这桃江确实连接着贡水,顺着贡水一直走,到了齐云山再转陆路继续向东,不出百十里便可到金陵城。”
李浩洋问道:“那...陆叔,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到齐云山了呢?”
梦瑶她爹回答道“据说那齐云山高耸入云,其它山都没有它高,而且就在贡水旁,一眼就能认出来。”
凌云喜道:“太好了,那...陆叔,这儿有闲置的船可以送我们去吗?”他一边说着,一边朝着湖面望去。
梦瑶她爹说道:“我家倒是有一艘小船可以借给你们。不过,这桃江下游水流太急,河道又窄,走不了大船,而且河底礁石遍布,极其凶险,因此,极少有人走水路去金陵城。现如今已是深秋,江水较浅,虽说更加难行,却也容易避开礁石,你们若是要去,一定要小心点儿,靠着岸边走。”
李浩洋对凌云和王大苗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走水路去吧。”
凌云点了点头,对梦瑶她爹说道:“陆叔,您就借个小船给我们,待我们寻回了海爷爷,再回来还给您!”
梦瑶她爹走向湖岸边,指着其中一艘小船说道:“来,你们就坐这个小船去吧!”说着,便来到小船边,弯腰解了缆绳,将小船拉到了岸边。
这是一艘长约两丈出头的小渔船,船中间有个不到一丈长的竹篾编制的棚,已经在风吹日晒下变成了深棕色。
来福反应机灵,第一个上了船,李浩洋则从陆梦瑶她爹手中接过了缆绳,接着,三人也挨个走上船。
为了保持平衡,凌云穿过船蓬走到了另一头,三人回头对岸边的梦瑶一家挥手说道:“多谢陆叔陆婶!”
梦瑶朝凌云喊道:“云哥,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去金陵城看看呀?”
凌云微笑地回道:“瑶妹,等哥哥我这次回来,一定带你出去玩儿!”梦瑶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告别了梦瑶一家,凌云三人划着船穿过瑶湖,顺着桃江顺流而下,一路缓缓向东飘去。
桃江两侧都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两岸都是水流常年冲刷露出的峭壁,山上草木郁郁葱葱,阳光顺着水流洒在江面上,把江面照得通亮,金色的波纹随浪起浪落。
好在这段水流平缓,李浩洋站在船尾控制着船的方向,凌云和王大苗则坐在船蓬边缘靠坐着休息,来福也慵懒得躺在船板上闭目养神。
一行三人靠着这条小船,几乎不费气力便走了百十里,一路上两岸山林间不时传来各种兽啼鸟鸣,白天只觉得心旷神怡,入夜以后便显得格外阴森。
经过一天的漂流,他们三人也都感到有些累了,李浩洋见岸边有片相对平坦的空地,便将船缓缓划到岸边。
来福一个箭步跃到了岸上,一落地便欢快地奔跑跳跃,想必是在船上早就憋疯了。
李浩洋见状,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轻轻一跃,也跳到岸上,将缆绳绑在岸边的灌木上。凌云和王大苗也随后相继走到岸上。
深秋的山里气温异常寒冷,他们在岸边山坡找了些树枝,燃起了一堆篝火,一边烤着火聊着天,一边吃起了干粮。
夜色越来越沉,远处不时传来阵阵狼嚎,山风呼啸,吹得他们身上凉嗖嗖的,因此,他们也不敢在岸上多耽搁,草草吃了些东西,便回到了船上休息。
好在这船舱中有些简单的用具,凌云翻出一个陶制的小炉子,将没有烧完的树枝和木炭一起转移到这个陶炉当中。炉火给这小小的船舱带来了难得的温暖,三人一狗就这样蜷缩在船舱中,度过了漫长的黑夜。
他们就这样顺着江水漂流而下,饿了便在船上吃些干粮肉干,渴了就舀些江水喝,白天行船,夜里便靠岸停船休息。
第二天开始,本就不宽的江面变得更加狭窄起来,大片的河床裸露着,水面上正如梦瑶她爹所说,到处都是礁石。好在水流平缓,李浩洋和凌云各自撑着竹竿和船桨,小心地避让着这些被水流冲刷得如刀锋般锋利的礁石,有惊无险地通过了这段凶险的水域。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三天,这天黄昏,李浩洋和王大苗在船舱内休息,凌云握着撑船的竹竿把持着方向。
突然,凌云发现原本平缓的水流开始变得湍急,小船也被波浪冲击得晃晃悠悠,凌云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竹竿,紧张地看着前方的水面。
李浩洋从从船舱中探出头来问道:“凌云,怎么了,这船怎么晃这么厉害?”
说完,他转过头朝水面一看,只见江面水流极速向前流去,江面浪花飞溅,将船板都打湿了。
李浩洋急忙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抄起船上的木桨便和凌云一起控制着船身平衡。
此时,王大苗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惊到了,她探出脑袋,趴在船舱中,紧紧地抱着船沿一动也不敢动。反倒是来福一点儿也不慌,在船上前后来回跑动着四处张望。
他们在这样的水域上穿行了大约半个时辰,河道渐渐变得宽阔起来,水流也变得缓和了许多,凌云指着前面不远处喊道:“洋哥,你看,前面那是什么?”
李浩洋站在船尾正撑着杆,他闻声转过头,朝着凌云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段更加宽广的河道出现在了远处,他们脚下的桃江水,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其中,和前面的河水汇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