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屏幕上切换出两个实验体的画面,只见他们安静地躺在实验舱内,面色平静,呼吸均匀,与那些爆体而亡的实验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博士的大脑飞速运转,他在脑海中仔细梳理着实验流程,试图找出这两组数据稳定的关键因素。
是实验试剂的配比略有不同?还是实验环境的某个参数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微妙变化?
“小李,立刻去检查2号和9号仓实验试剂的原始配比记录,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老张,你带人重新校准实验环境中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温度、湿度和磁场强度,一个都不能放过!”
博士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续工作,声音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慌乱,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果断。
此时,整个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各个实验设备之间。
小李和老张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小李一路小跑冲向资料室,双手在文件架上快速翻找,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文件上,他也顾不上擦拭。
终于,他找到了记录实验试剂配比的文档,眼睛瞪大,逐字逐句地核对起来。
老张则带着几个助手,拿着精密的测量仪器,对实验环境的各个角落进行细致检测。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的细节,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测量、确认。
博士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目光在各个屏幕间来回切换,眉头依旧紧锁。
他一边观察着实验体的实时状态,一边等待着小李和老张的反馈。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不一会儿,小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将记录递到博士面前:
“博士,2号和9号仓的试剂配比与其他实验体只有极其细微的差别,在万分之一的量级上,多了一种微量元素X。”
几乎同时,老张也汇报:“博士,实验环境参数里,2号和9号仓的磁场强度比其他区域低了0.05高斯,这是唯一的异常。”
博士陷入沉思,他在实验台前踱步,嘴里念念有词:
“微量元素X、磁场强度......”
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道光:
“难道是磁场和微量元素X产生了特殊的催化反应,稳定了实验体的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