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对村战的想象,不是肉搏就是举个棍,最严重的也就菜刀砍刀啥的。
吃过午饭后,李大有带着林月曦去了村西头。
刚出村不远,林月曦便看到一座以前不存在的大山,上面现在种满了梨树,正逢要收获的季节,枝头全都垂着腰挂满累累果实。
李大有看到这些却是一点没有喜悦的表情,反而愁着脸,“当时两村就在这打,把宁首长惹毛了,不仅缴了我们所有的装备,还让我们人工的堆出这么一座山来。”
不只如此呢,因为他们那一战,整个东北都禁木仓了,换句话说,他们得罪了整个东北。
林月曦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我记得,咱们村似乎只有几把猎木仓。”
已经到这份上也没啥不能说的,况且,这不是他们东北公开的秘密嘛。
不过面对着救命恩人,说这种事李大有还是有些抹不开脸,语气虚得跟假期作业没做的学生一样,“那个,那个,我们那个不是勤俭节约嘛。”
这是老黄历了。
抗&/战时整个东北是个大战场,大规模小规模的战役几乎是没断过,老百姓也渐渐的从中学会了一套生存技巧。
他们在山里挖山洞,有小本子来,就提前躲山洞里。
但光是一直躲,太被动了,他们便想办法让自己有自保能力。
双方交战时,战后一般会打扫战场,但偶尔会碰到些特殊情况,这边刚打完,另一头需要支援,没有时间去打扫战场。
等士兵们离开后,附近的老百姓确认了安全后,就会来‘帮’着打扫战场。
他们打扫战场那可比士兵们打扫战场要干净得多了,要不是苦茶子嫌埋汰,小本子兵的尸体全得溜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