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真是存在匈奴社会的收继婚制度,刘细君前往乌孙和亲

“然而作为第一批驻守乌孙的汉人,细君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便是语言不通。”

“汉话与乌孙话完全不同,她与乌孙人的直接交流非常困难,就更别说要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了。”

“水土不服,语言不通,让善感的刘细君心生悲愁,不禁创作出《悲愁歌》也被称为《黄鹄歌》、《乌孙公主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黄鹄在古代传说是一种神鸟,有一举千里的特殊能力。”

“如果我是黄鹄,是不是就能在须臾间跨越这八千九百里回到我心心念念的故土了呢?”

闻言,汉武帝刘彻抿了抿唇,内心也不由得烦躁。

但想到现在大汉还未与乌孙联盟,距离和亲之事还甚早,而匈奴这个心头患也终究除之而后快,前些日子便传回消息去病已经在归来路上。

思及此,刘猪猪松了一口气。

现在早已不同往昔,他大汉朝已经越来越强大了。

什么匈奴倭国还是乌孙,都将为他大汉俯首称臣!

“这首由刘细君创作的《悲愁歌》在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标志着汉代诗歌由言志向抒情的回归,自《尚书》提出诗言志以来,言诗者必以书写理想抱负为旨趣,抒情诗日渐隐退。”

“从汉高祖的《大风歌》到汉武帝的《秋风辞》无一不是言志之作,《悲愁歌》以景入手,以情动人,写出了宏达叙事之下被裹挟其中个体的真实感受,这埋藏在内心的情愁也成为了后世诸多和亲公主的心曲。”

“悲愁歌一路传回长安,汉武帝闻而怜之,每隔一年就派使者给细君公主送财物。”

“但很快,视频开头的一幕就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