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商山四皓

战国帝业 君子于役 2469 字 1个月前

田秀宠溺地刮了下她的鼻子,“这既能巩固赵国与韩国的关系,又能让我的小乐儿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不多时,上官文君穿着一袭淡蓝色的华服走来,宛如仙女下凡。田秀牵着韩乐的手,带着上官文君出了宫。

他们来到城中最热闹的酒楼用餐,酒楼名叫白鹤楼,还没到中午,酒楼里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已经座无虚席。

不过好在田秀提前定了雅间,倒是不用担心没地方坐。

为了避免麻烦,田秀让两女人都戴上了面纱,然后领着他们到里面的雅间用餐。

雅间里的装饰相当风雅,墙壁上还留有不少文人墨客的墨宝。

田秀打眼瞧了瞧,这些人写的大都是辞,并不像后世那样习惯在墙上写七言绝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了一会儿后,田秀觉得无趣,索性不再看了。

两女人倒对墙上那些墨宝相当感兴趣,一边看着不时还发出点评,看的津津有味。

田秀坐在一旁品茶,打趣道:“你们俩要是对这玩意感兴趣,我明天给你们招募100人,让他们天天给你俩品这玩意!”

韩乐和上官文君听了田秀这话,纷纷娇嗔着摇头。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田秀眉头一皱,叫来小二询问。

小二战战兢兢地说:“客官,楼下有个狂生,说是要挑战这楼上所有的文人雅士,正在大放厥词呢。”

田秀来了兴致,便想下楼看看。

他嘱咐韩乐和上官文君留在雅间,自己则踱步下楼。

只见一个年轻儒生模样的人,手持折扇,眼神张狂。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早就听说赵国能人异士极多,鄙人不才,特来讨教一二。”

这年轻人说话的口音有楚国口音,似乎是位楚地来的才子。

田秀双手背于身后,慢悠悠走近那狂生。“阁下既来讨教,不知以何为题?”

那狂生见田秀气质不凡,料想也是个有学识之人,当下展开手中折扇,笑道:“就以这赵国风土人情作诗一首。”

他本来想让田秀做首辞,不过这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辞,反而是诗这种东西刚刚流行起来会的人不多。

这狂士却想不到,他自作聪明刚好蹄到了铁板上。

田秀微微一笑,略作思考便吟道:“赵土千里沃野长,民俗质朴韵悠长。山河锦绣添佳景,处处升平岁月香。”

众人听闻皆赞好诗。

狂生脸色一变,忙又道:“这太过简单,不如以治国之道为题。”

田秀目光深邃起来,“治国犹如驭马缰,民心向背定兴亡。贤才广纳根基固,律法严明国运昌。”

狂生额头冒出冷汗,他原以为能难住此人,却不想连连受挫。但仍嘴硬道:“阁下不过侥幸,再以这世间情义论之。”

田秀朗声道:“世间情义重千金,兄弟齐心力断金。挚友相知同患难,夫妻恩爱共琴音。”

狂生自觉丢了颜面,收起折扇灰溜溜的离开了。

田秀转身欲回雅间,却听得人群中有一人低声赞叹:“公之大才,真乃罕见。”

田秀循声望去,只见是一位年轻人,虽衣着朴素,但气度不凡。

“多谢公子夸赞,敢问公子尊姓大名?”田秀上前拱手行礼。

年轻人微笑着回应:“小子姓唐,名秉,字宣明,魏国商丘人,今日得见公子大才,实是有幸。”

田秀一惊,唐秉?

这位可是名士,始皇帝的七十二博士之一,他在未来还会有三个好朋友,四人被并称为商山四皓。

“原来是唐宣明当面,失敬失敬。”

田秀恭敬的抱拳行礼,这些名士心高气傲,想招募人家就得放下身段。

唐秉摆摆手:“明公不必多礼,方才观明公诗中之治国理政之念,颇有独到之处,然治世之道,并非仅有律法与贤才。”

田秀虚心求教:“愿闻其详。”

唐秉缓缓道:“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民自化育,国亦安宁。”

田秀沉思片刻,似有所悟。

此时,雅间中的韩乐和上官文君不见田秀归来,有些担忧,便下来寻找。看到田秀正与一年轻人交谈,很是惊讶。

什么人能得田秀如此看重与他攀谈良久?

二女就站在楼梯口,静静的看着他们。

田秀告别了唐秉,返回雅间继续用餐。

结果刚走上楼梯,就看到二女等在门口。

三人回到雅间中。

“丞相,刚才那个年轻人是谁?”上官文君好奇的问。

田秀端起茶喝了一口:“唐秉!”

“唐秉?”

上官文君黛眉微蹙,她也算跟随父亲游走过不少国家,好像并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